随着猴年春晚进入倒计时,关于春晚的消息是一波接着一波,争议也是不断,其中份量最重,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六小龄童是否该上春晚,对这事,您怎么看呢?
在即将亮相的央视猴年春晚上,猴元素自然不可或缺。不久前呢,有消息称在老版《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将和郭富城一起上春晚,双双以齐天大圣的装束亮相,但遗憾的是,节目被毙。之后,六小龄童又在个人微博晒出自己录制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联欢晚会时的“美猴王”扮相,这几条消息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怀旧热情。
市民:我觉得他是一个经典嘛,后面的没法超越他了,西游记对于我这代人来说,小时候陪伴我们度过的。
市民:我们还是喜欢六小龄童上,他抹灭不去,别人不能替换。
对于猴年春晚没有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不少网友表示“不懂央视”。有网友称:“多想一到零点时,金门大开,六小龄童穿着战甲,戴着雉毛翎 ,耍着金箍棒大喊一声:俺老孙来也,想想就能泪奔。
市民:还是认为六小龄童应该上春晚,我觉得是这样。
市民:因为六小龄童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印象都非常深刻,因为猴年没有六小龄童上台的话,我们大家都觉得很遗憾。
市民:也许今年可能是最后一年登春晚了,再下一个猴年的话,他可能就是没有机会了,我希望他能上春晚,至少上去讲个话之类的,祝我们新年快乐之类的都可以。
大伙都替六小龄童惋惜,可据春晚导演组内部人士透露,从来不存在六小龄童节目被毙一说,因为央视春晚剧组从头到尾就没有邀请过六小龄童。对此呢,六小龄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上不上春晚都没关系,都很淡然,假如央视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声音来源】六小龄童:随叫随到,如果需要我出演孙悟空的形象,在猴年中跟我们海内外的观众见面,这是我的一种幸运,不管上不上,反正我所有的年三十的时间,我全部都腾出来了,把快乐带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
大圣归来引关注 折射怀旧风潮
在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院长衡孝庆看来,这起全民帮六小龄童上春晚的风波折射出的是民众对于经典文化的欣赏。西游记和春晚正是改革开放后,在国民文化消费上迅速窜红的两种文艺形式。因此,对于一些怀旧的人来说,自然希望将这两种最爱的表演艺术融合到一起。另外,对于持续发酵的帮助美猴王上春晚的呼吁,也反映出民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些许忧虑。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院长 衡孝庆:应该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90后乃至00后,他们西化的生活方式,乃至很多观念是引起了老人的一种担忧,担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借由六小龄童这个事件表达这样一种关怀和关切。
不过呢,衡孝庆也表示,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审美情趣也更加丰富多元。因此,每年春晚都会遭遇不少吐槽,不管哪个导演,哪些演员阵容,总会留下遗憾。所以这起风波根本不必上升到传统文化是否被边缘化的高度。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副院长 衡孝庆:所谓的众口难调,不可能说做到面面俱到,毕竟时间、相关的安排都是受到限制的,包括表演的形式啊,这个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应该说我们国家层面,我们所有的文化工作者,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最近两年,国家也是在大力弘扬的。
呼吁六小龄童上春晚,有关情感,有关记忆,也有关文化。猴在公众心目中象征着活泼、机智,也有美好的寓意,“美猴王”一说即来源于此。中国人喜欢借助生肖衍生一些祝福语,表达内心的盼望,所以不管六小龄童最后是否能上春晚,这个话题已经成功助燃了人们对猴年更多的期待。如果没有,会很坦然,要是有了,多一份惊喜,岂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