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麦收割完毕,夏种也拉开了序幕,目前我区共有10万亩水稻田,机插秧率在85%以上,预计本月底全部栽插结束,那目前进展如何呢?来看记者钱志益的报道。
今天上午,记者在前黄、礼嘉等地转了一圈,发现插秧机和农机手正顶着烈日在田间作业。据了解,今年是我区推广机插秧的第十个年头了,从以往经验来看,机插秧的水稻要比手插秧和直播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常州市益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阳告诉记者,这些秧苗是他今年5月21号播种培育的,一共可以栽插1700多亩,受前期阴雨天气影响,秧苗的长势有点慢。
常州市益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沈阳:天气温度低,现在田里的苗长得慢,后期可能跟不上,要稍微等几天,时间长一点,晚一点插秧
区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研究员 王建明:秧苗素质比散户育秧素质要好,能够统一管理,统一育秧,统一栽插
采用标准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且适应性强。据统计,今年我区的机插秧面积将达8万多亩,机插比例在85%以上,预计到本月底全部栽插结束。水稻专家钮中一提醒广大农户,随着气温不断上升,插秧结束后,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
水稻专家 钮中一:防止阳光晒,田一定要平,水一定要及时上水,不然的话造成枯苗就麻烦了
插秧期间,区农业部门将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做好机插秧技术指导工作。与此同时,手工插秧,也渐将成为消失的风景。
即将消失的风景: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队
在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田里,百来名农户正在忙着拔秧、插秧,今年60岁的阳庭如是雪堰南宅人,做了大半辈子农民,在家还是歇不住,所以每年夏种时节都会来这里帮忙。
雪堰南宅人 阳庭如:腰痛的,我来干活都吃止痛片的,早上七点钟到11点,下午一点到六点
记者:吃力的,一直弯着时间一长吃不消
雪堰南宅人 阳庭如:那怎么办呢,想赚钱的
雪堰南宅人 王静华:年纪轻的不会干这个活,我们年纪大的年年过来栽插秧习惯了,他们说一声,我们就知道怎么干了
武进水稻研究所插秧队负责人徐洁芬告诉记者,他们所里共有400多亩水稻田,出于科学试验的需要,种着不同规格、不同要求的水稻,因为品类繁多,面积又小,插秧机无用武之地,只能采取人工栽插。为了抓住秧苗栽插的最佳时间,他们从附近乡镇找来了一帮有经验的农户帮忙,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55岁,一般一周左右完工,也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武进水稻研究所插秧队负责人 徐洁芬:人多的时候一天要百来个人,都是农村上五六十岁的阿姨过来帮我们……经验比较丰富,每年都过来,就像熟练工一样的,机插秧是大面积推广用,我们这个育种不适用
徐洁芬说,像这样劳动强度比较大的插秧作业,年轻人不会干,也干不来,所以,这可能是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队了。
随着农技与农机的推广,像这样的人工插秧情景确实已经很少见了,是不是也勾起了电视机前很多观众的儿时记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