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从7月20日出梅以来,常州的高温天已经整整持续了14天,烈日炙烤下,常武大地变成了“火炉”。而在中天钢铁,有一群人是真正地围着火炉在工作,他们就是炉前工人。“寻找高温下的劳动者”,一起跟着我们的镜头,去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伴随着不断跳跃闪烁的火花,火熔熔的铁水从炉内流出,铁水溅出,发出一阵噼啪响声,巨大的热浪扑面袭来,这是记者在中天钢铁三号高炉车间内看到的场景。在这里,工人们每天都要忍受着高温天气和高温铁水的双重考验。
中天钢铁三号高炉炉前班长 徐中全:打沙坝,处理好沙子与铁的分离,这样不会爆炸。
热浪扑人的铁水前,一名工人正用铁锹不断地铲着火红的铁水,清理上面的炉渣,这样才能保证铁水顺利地流动。车间里温度高得骇人,工人们却必须穿上长袖长裤,戴上安全帽,以防烫伤。
中天钢铁三号高炉炉前班长 徐中全:气温比较高,炉前工人干活心里面肯定比较烦躁,这个时候就给他们沟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要他们干好自己的岗位,注意安全。
为了保证炉前工人在高温天气下能够正常生产,工厂也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比如工人每一小时轮班一次,后勤部门为其配备了专门的休息室,内设空调,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
中天钢铁三号高炉炉前班长 徐中全:大麦茶,盐水,绿豆,棒冰,还有纯净水,都给他们准备好了的。
记者了解到,在中天钢铁的各条生产线上都有一大批这样的一线钢铁工人,他们中既有年长的老技师,也有年轻的90后。对于钢铁制造的那份热情、执着,支撑着他们在这样的火炉“考验”中历练自己。
中天钢铁三号高炉炉前操作工 李念光:就是没办法,还是要克服,既然干了这个工作了,应该克服的还是克服下吧。
冰火两重天 工人制冰忙
围着火炉工作,那真得经得起“烤”验啊。烈日炎炎下,还有一群人却天天和冰块打交道,听起来是不是很幸福?可是,连线记者实地探访制冰工厂后发现,高温下和冰块亲密接触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记者 何晶:我现在是在一家制冰厂的冷库前,可以看到这里已经有很多的车子在等候冰块。现在室外的温度是30多度,我们接下来要到冷库里去看看冷库里的温度有多少度。
记者 何晶:我现在是在冷库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温度计上的温度没过几分钟就已经降到了接近0度,而据工人说,这里的温度稳定下来后将是零下3-5度,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周围有许多的冰块在不断地冒着冷气,而我们的人站到里面,没过几分钟也是感到全身发冷。
工人 徐亮:5分钟,这里面你都待不住的。一般进去长时间的话要戴帽子,穿棉衣、棉裤,穿保暖皮鞋。
但在现场,我们看到很多工人为了节约时间,如果不用长期待在冷库里,他们一般不会“全副武装”。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不仅是不断进出冷库,搬运冰块;有些则直接将刚做出来的冰块往车上搬。盛利制冰厂老板马丽玉说,最近持续高温,用冰需求量太大,很多冰块刚做出来,还没来得及进入冷库就被运走了。
购冰商家:我这数量少,20块,就仓库里降温用的。
购冰商家:这拉冰的车太多了呀!昨天还排了个把小时的,天天都是这样。
制冰厂老板 马丽玉:1000多条(一天),镇江、丹阳、无锡,无锡(供货)最大了,今明两天400条,没有办法,来不及做。
因为供货量大,老板和工人们齐上阵,有时连轴转还不一定忙得过来。有些前来买冰的商家自己直接上阵帮忙。
工人 徐亮:上午我们一般六点半左右,中午像这种高温季节,我们也几乎不休息了,没办法。晚上也要到七点左右。
购冰商家:老板没人干活,我们就亲自动手了。
记者 何晶:我刚刚尝试了一下,我只要搬冰块,冰块是纹丝不动的,所以说,没有经验的工人连冰块搬都搬不动,他们说,这块冰块有100多(斤),我现在是使出了最大的力气,我也搬不开来。
在室外温度热到近40度时,他们却能与冰打交道,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是一种幸福,但连线记者体验下来却感觉,他们每天要经受的是数十次的冰火转换。
制冰厂老板 马丽玉:不像在外面干活那样热到喘,但热总是热的,因为在厢式车里装车总是热的。
冰块多是被用于蔬果生鲜的保鲜运输、工厂的降温及医疗降温使用。在这高温的天气里,当我们享受新鲜蔬果生鲜时,别忘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背后默默辛苦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