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商场、超市购物,只要看一下价签,就能知道商品的价格,但去农贸市场买菜,价格几何就得凭老板一口说了算。为此,2013年7月,常州市物价局在城区5家农贸市场试点推行明码标价工作,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试点的菜市场明码标价执行情况如何了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上午9点,记者来到钟楼区的花园综合市场,作为首批试行明码标价的菜市场之一,记者看到,每个摊位都明码标价,苋菜3元一斤,茭白4.5元一斤,毛白菜3.5元一斤,来这里买菜的顾客,已经形成了不问价格直接动手挑选的习惯。
消费者:我们年纪轻,也不会还价。明码标价比较实在一点。
消费者:一看就一目了然,这个价格多少,有的卖家一看年纪大的或者年纪轻的,小伙子来买菜爽的,价格就变了,这个就不会变。比较清楚,每个人标价以后也可以比较,谁菜便宜,这样比较好。
对于试行了3年的明码标价,消费者是赞不绝口,甚至有些不住在花园附近的市民也特地赶过来买菜。
消费者:我们在凌家塘市场干活,批发的菜我都知道的
记者:你们特地跑过来的?对……花园的菜很新鲜,消费还是正规的,没有价钱忽高忽低。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菜市场明码标价表示欢迎,觉得货价一目了然,省得问而不买,或因语言障碍在问价中出现不愉快现象,而且避免虚高标价,体现公开公平。不过,这明码标价的试行,在经营户中间却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
花园综合市场 经营户:人家看中这个价格,看中这个货,情愿买就买,不情愿买就换,比较公平。
花园综合市场 经营户:走到这里不要一直问,人家只要看,能够接受就买了,我们明码标价就是这个好处,不然一直站在这里,每个人都要问。
花园综合市场 经营户:对消费者是很好的,但对我们经营者有的菜拿的贵,明码标价的话,有的超市价格做低,就是有利也有弊。
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蒋旭说,起初推行明码标价时,也有不少经营户不理解或者嫌麻烦,为了坚持推行,他们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像卤菜、杂货类一年四季价格变化不大的摊位和店面,要求经营户只要标出不少于15个品种的价格即可,蔬菜类等价格变化频繁的,标价要求简单明了,而价格牌一旦亮出来,高于价格牌销售就是违规。实行三年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投诉纠纷大大减少了。
花园综合市场 管理办公室主任 蒋旭:早时候他不把价格告诉别人,比如讲我这个菜价格是3元的,他称的时候有可能是3.5元,有可能称4元,计价的时候可能算4元,消费者买单后去投诉,摊主就会讲我这个菜是4元。……标了价以后纠纷就少了。
纠纷少了,再加上市场本身的价格优势,客流反而增加了不少。因此,在花园综合市场,很少有经营户流动到其他市场,目前市场的摊位已经增加到了400多个。
花园综合市场实行明码标价三年来,经营步入了良性循环,但记者走访其他几家试点的菜市场发现,情况却不那么乐观。接着往下看。
在清潭综合市场,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当初免费发放的统一价格牌,只有极少数经营户还在使用。
清潭综合市场 经营户:这个菜一会儿便宜一会儿贵啊,怎么标啊
记者:觉得标的不方便还是什么
清潭综合市场 经营户:对啊,就是不方便,现在嘴巴说,不好卖的就便宜点卖,菜便宜了便宜卖,菜贵了要涨价,天天换来换去,不方便。
清潭综合市场 经营户:都是老生意都知道价格的,价格都和以前差不多,标不标价都和以前一样的,这个弄弄也容易坏,这样摆一弄就翻过去了,也不好弄,不方便。
不少经营户表示,这些年来,市场附近有些超市卖起了蔬菜,马路对面的小区里也开了多家蔬菜店和水产店,形成了竞争。那些店的东西好坏不说,但是价格便宜,一些顾客一看价格牌,比市场里面便宜,就跑到外面买了。因此,不标价格,保全底牌,或许是他们最后的应对手段。
清潭综合市场 书记 查志雄:每个经营户菜品很多,不方便,第二个,经营户之间有一个价格竞争的优势,所以到后来那个经营户愿意放明码标价的,你们就放,你们不愿意的就不放,结果90%的经营户都不愿意放。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新北的玲珑综合市场、天宁的九龙菜场以及戚墅堰三区农贸市场,和清潭综合市场相似的是,这些菜场也是早早的褪去了明码标价。
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当初的5家试点变为6家,但如今仅剩下花园综合市场一家在坚持,为什么菜场明码标价会受阻?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明码标价的推行者,常州市物价部门又会如何处理呢?
常州物价局:菜场明码标价将继续推行
常州市物价局价格检查局 副局长 芮国华:第一个在中国传统习惯中,可能早上一个价,中午晚上又是一个价,所以这个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经营户感觉烦,根据我们调查发现,菜市场的管理者,因为有的菜场的经营还是比较困难的,受到超市和一些平价菜场的冲击,它的生意不是太好,这个经营户的管理难度也大。
芮国华表示,物价部门对于农贸市场明码标价的态度是明确的,今后将继续推行,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情况,他们也在多方考察研究对策,逐步培养市场明码标价的氛围和习惯。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经济学博士 李夏玲:花园菜场为什么说能维持的很好,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市场管理的决心,就是菜场管理到位,如果你不明码标价,或者你实际的售价超过了标价的话,是要受到惩罚的。
经济学博士李夏玲指出,明码标价在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行,主要有两点,一是市场管理到位,二是经营户从心里希望通过诚信的方式去迎接客户。反观国内,不标价格、讨价还价是中国式菜场几千年来的传统做法,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虽然目前中老年人还是光顾菜市场的主力,负责为家中挣钱的却是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他们更青睐超市等不需要讨价还价节省时间,同时也很少发生扣秤事件的购物环境。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经济学博士 李夏玲: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去超市,去超市买菜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价格是明确的,菜场买卖已经受到超市一个很大的冲击,未来摊主要想吸引到客户,势必要以诚信的方式把你的菜明码标价。
武进暂未明码标价 消费者支持呼声高
正如李博士说的,消费群体在变化,经营户与其抱怨利润薄、竞争大,不如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服务,以诚信经营的方式抓住现有顾客群。而对于还未试点的武进,我们也来听听消费者和经营户对菜市场明码标价持怎样的态度。
在湖塘消费品综合市场记者看到,虽然市场没有试行明码标价,但是在个别摊位上,也零星地用泡沫板写上了菜价。
湖塘消费品综合市场 经营户:一个人忙不过来,……明码标价就是别人来了不要问价格了,他一看你价格在这要的话称了就可以走,不然来一个人问一下,这个他们省事我们也省事。
记者:如果市场实行明码标价你们支持吗?
湖塘消费品综合市场 经营户:那个支持的,实行明码标价,但是终归有差距。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名85后的吴女士来买菜,她说自己平时不怎么买菜,这几天因为父母出去旅游,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来菜场买菜。面对这么多的菜摊,她也是看看哪个菜新鲜就付钱买了。
消费者 吴女士:明码标价可能更直观一点。有比较,我觉得如果有两个摊位,我会选那个有明码标价的,因为觉得店主可能更诚信
消费者:按照市场规范化的话,总归是要明码标价的。
采访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户对菜市场明码标价都持赞成态度,但是也觉得实行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消费习惯导致的。记者从区物价局了解到,目前我区并没有明码标价试点,主要以各大明都超市的平价菜为主,至于未来是否会试行,区物价局表示也在计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