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居家旅行必备物品,方便面肯定是其中之一,“春运神器”、“加班最佳拍档”这些美名不说,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连刘国梁也摆起了“泡面宴”,可这红火了好一阵的方便面,如今却危机四伏,近几年销量一降再降,为何“失宠”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刘小明在常州一所大学经营超市已经有十几年了,他告诉记者,别看方便面在超市占据的位置比较大,现在却已经很少有人来买了,而回想起方便面风光那会,根本不愁销路,只怕进不到货。
某学校超市负责人 刘小明:那时候卖的多了,一天多的能卖十几箱的
说起方便面失宠,刘小明觉得,这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大家越来越注重营养,吃穿住用更加讲究,另外呢,方便面一直都在提价,原来一包袋装的康师傅方便面只要一块多,现在要卖三块,这也是导致方便面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中国方便面销量持续5年下跌,其中2015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今年调整仍在持续。与此同时,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也在不久前交出了10年来最差的一份财务报告,2016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营收为15.4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5%,方便面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0.3%,约6082万美元。那方便面真的卖不动了吗?记者随后走访了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商贩们表示,尽管如今的方便面品种非常多,销量倒的确大不如前了.
方便面商贩:现在根本卖不动,方便面不能吃,吃一碗方便面要排毒一个月
方便面商贩:(以前)厂里加班来拿都要几十箱的,现在不加班了也没人来买了,靠零售有多少人吃呢
商贩们抱怨连连,那作为终端的消费者,市民们如今对方便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市民:方便面偶尔会吃,不是说不干净,会消化不良嘛
市民:有防腐剂,然后觉得小孩吃了也不好,所以我们现在都不吃
市民:上班的时候,没有时间带饭,偶尔吃吃的
从油脂含量高,防腐剂、添加剂不健康,到碗装方便面上的蜡会附着到胃壁上,关于方便面的各种传言从未停止过,那它到底是不是垃圾食品呢?
营养师 徐源:方便面是经过油炸的,油炸之后它的水含量在8%左右,8%的水分微生物是难以繁衍的,所以里面是不会添加防腐剂的,而且它里边加了碱,强化了面筋,所以相对于普通面条来说,会消化得慢一点
徐源认为,方便面作为一种快速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多年,并没有坊间流传的那么恐怖,只是其中缺少蔬菜等纤维素成份,所以多吃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师 徐源:致癌的话没有这种说法,可能对一些慢性疾病有影响,平时如果我们吃一包方便面的话,其中的油脂含量大概在20%左右,经常吃的话不利于我们预防肥胖、三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记者在《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发现,包括方便面在内的中国快消品零售总额增速在2015年创下新低,但是与健康、旅游等相关的行业增速却达到了两位数,所以并不是大家不愿意去消费,而是开始将消费中心转移到非快消品类,吃饱了,穿暖了,开始要讲情怀了。说到底,方便面销量下降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中国消费升级的脉动。
雒丽艳是常州理工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眼瞅着马上要毕业了,她非常珍惜校园里的生活,课余时间总会约上自己的好友在校园茶吧坐坐。说起方便面,她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方便面随时可以用来垫饥应急;恨的是常吃不利身体健康,而在近几年电商和快递业迅速发展后,饿了吗、美团等外卖平台开始普及,方便面也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
常州理工学院学生 雒丽艳:更加偏向于叫外卖,因为毕竟吃的比较健康
有这种想法的呢,不止雒丽艳一人?在经济学博士李夏玲看来,随着生活习惯和交通方式、经济模式的变化发展,方便面遭遇“滑铁卢”其实是必然的。
经济学博士 李夏玲:以前坐火车就会想到要带点方便面,但是现在铁路运输速度提升之后呢,异地之间的时间在大大缩短,它对方便面的需求也在下降,快餐快送业务的发展,也对方便面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而想要扭转颓势,方便面厂家必须转型升级,比如日清方便面,就已经开始在美国市场修改配方,减少钠含量,去除味精和所有的人工调味品,而对于国内的方便面品牌来说,通过改变配方来让消费者消除“不健康”印象的思路可以借鉴,但还需不断创新。
经济学博士 李夏玲:怎样让市场上给它的污名去除掉,把它的形象提高,然后跟快餐的服务怎样竞争,这后面如果要保持销量不下降的话,这是要考虑到一个问题了
方便面曾经是中国食品市场的一道风景线,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它也不得不跟着调整,无论是康师傅、统一还是五谷道场,都表示要退出“价格战”,主打健康的高端方便面,这个“战场”未来形势如何,仍有待观察,但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是乐意看到这种竞争和变化,因为这也会给我们更多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