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除了万圣节,今天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世界勤俭日,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主要是为了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一家传统糕点铺每周都要举办的国学读经班,在中华传统中,勤俭这一主题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被广为传颂。今年10岁的王朝阳读经五年,对经典中蕴含的真理也有了大致的理解。
国学读经班学员 王朝阳:我们吃的一碗粥一碗饭都是通过别人的辛苦劳动获得的,尽量自己不要浪费要控制好自己,要是看到别人有这种行为,要去制止。因为现在资源已经不多了。
家长们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孩子们生活中的细节需要关注,培养他们随手关灯、物尽其用的良好习惯,思想上也要形成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思维。此外呢,让他们做一些废物利用的小手工,也是蛮不错的选择。
学员家长 杨彩琴:毕竟他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里稻谷是怎么种来的,一点都不知道,让他读一些经典,让他有所了解,以后对节约,包括今后走上社会都会有所帮助。
其实呢,在我国的不少家庭,勤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家风,历代传承。今年70岁的杨慧珠是位老知青,早年贫困的日子磨练了她的意志,也养成了她勤俭持家的习惯。
杨慧珠:我最小,记得一件棉袄接三个袖子的,以前我外婆做来的衣服是这里纽钮的,身体好穿的,袖子到这里了,接一段接一段。
成年后,杨慧珠靠着微薄的工资带着一双儿女买房置业,退居二线后,她负责全家五口人的后勤保障,吃穿还是习惯算着来。
杨慧珠:有一个荤菜,再烧两个素菜,大概(每个月)两千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五个人。
中午儿媳和孙子不回家吃饭,杨慧珠和老伴、儿子的午饭通常都很简单,在老两口的房间里,至今还保留着他们结婚时的桌椅,记录了这个家的朴实。
杨慧珠的老伴 胡尧明:我原来结婚的东西还都要的,不能把它扔了。
今年是杨慧珠和老伴结婚五十周年,他们靠着勤俭持家,置换了三套房产,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了儿女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风。但说到底,勤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重视的。“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就是因为资源枯竭发人警醒,节能减排迫在眉睫,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也是完全能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