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牛塘,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将汗水和热情挥洒在门球场上,演绎着自己的别样夕阳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生活。
配音:20平米,可以是宅院里的一方天井,可以是公园里的一泓碧池,也可以是一群老年人挥洒汗水、释放激情的绿茵场。伴着每天早晨7点的朝阳,牛塘老年门球队汇入青云园晨练的队伍,在西南角这块被铁丝网围住的场地里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举队远征做着准备。
同期声:牛塘老年门球队第一任队长 崔炳德 原来我退休了 退休了干什么呢 我们感觉到身体是最宝贵 所以我就和我老伴两个人考虑健身 我就负责门球队
配音:牛塘老年门球队组建于1999年,主力军是一群退休教师,平均年龄65岁左右,最大的已经79岁了。放下教鞭,他们捋起袖子踏上球场,延续着自己的激情和活力。别看年龄不小,可该有的训练强度却没有打丝毫的折扣。
同期声:牛塘老年门球队第一任队长 崔炳德 健康快乐 还能愉悦身心 还能够广泛交友 还能够近地旅游 还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全方位地锻炼身体 它已经成为我身体当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牛塘老年门球队队员 王铁成 自从打了门球以后 我十多年没有进过医院
配音:在强身健体之余,艰苦训练的回报也是丰硕的。2014年,牛塘老年门球队赢得了常州市“旅游杯”门球赛冠军,2015年 “中天杯”门球赛亚军,市区两级各类门球比赛排名也在前列。想来参与的老人呢,也就更多了。
同期声:牛塘老年门球队第一任队长 崔炳德 这项活动好了 我就要介绍给别人参加 他也觉得好了 就自然而然继承你的这项运动了 丁校长也是我的学生 变成师生之间 同事之间 夫妻之间的(运动)
配音:这门球一打17年,队员从原来的的10人增加到现在的30人,队长也换了两个。这第二任队长丁建明呢,是崔老的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崔老的热情,也对这支球队提出了新的期望。
同期声:牛塘老年门球队第二任队长 丁建明 牛塘的门球基础也是很好的 他们老同志能把基础打的那么好 我作为第二任队长 我的态度是承前启后 我要把好的继承下去 为我们后面的(争取)更好更大的发展 少儿门球也很好的 它们在全国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的 就是以老带新
演播室:一支以快乐为主旨的球队总是生生不息的,因为他们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过程来体验,来感受,在牛塘老年门球队,我们看到了全情地投入,积极地参与,队员们在门球运动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也在分享快乐中传递团结和坚持的力量。
配音:今年5月,牛塘老年门球队新建了一座球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门球这项运动。11月29日上午,一场门球邀请赛正式拉开帷幕,金坛、马杭等地的6只队伍应邀参赛。 同期声:牛塘老年门球队第一任队长 崔炳德 第一步就是建草坪球场 第二步就是成立门球协会 第三步 我要来搞义务培训班 第四步 我要建立村一级的门球队 我们用老队员分布在各个村 以老带新 第五步 每年搞一个村级门球协会 配音:在崔老眼里,自己为门球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而这些努力也得到了武进区门球协会的支持,就在邀请赛开赛的当天,门球协会为牛塘老年门球队授牌,并聘任崔老担任武进区门球协会牛塘镇分会秘书长,丁建明则成为会长。
同期声:常州市门球协会秘书长 傅根才 现在门球人口增长的很快 刚开始200多万 后来300多万 500多万 现在全国门球能达到1千万 武进的门球是常州的主力军 而牛塘是武进打的好的一个队伍
配音:傅根才告诉记者,我市共有2千多名门球队员,而门球这项运动也从老走向少,以老带新的模式已经慢慢在这项运动中发挥了作用。比如武进区城东小学,就组织了一只四年级的门球队,他们每天早上7点准时训练。只要有空,崔老和他的老伴都会来到这里,教孩子们打上几杆。
同期声:武进区城东小学校长 杨筱艳 我们在2012年开始正式组队 第一批组队的时候除了门协给了10根棒之外 从资金等方面都比较缺乏 邀请崔炳德老师来做辅助教练 他还无私地资助了十几根棒和球 使我们少儿门球能够红火地开展起来
同期声:常州市门球协会秘书长 傅根才 年轻人脑子灵活 战术摆布肯定比年纪大的人好 这个发展趋势是年轻化的 今后就像乒乓球发展的趋势一样 往前走 不久的将来 我相信门球一定会在中国很红火地开展
演播室:门球不是一项热门运动,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相比于足球和篮球,它不是那么激烈,也更适合全民健身的需要,希望在崔老这样的热心人带动下,武进的门球发展能越来越好,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运动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