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常州味道:杨桥乌米饭

时间:2017-04-03 20:29:08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更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闻名于世。而经过千年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以及一菜一羹背后的人情温暖,更是形成了我国每一寸土地特有的文化底蕴。有着两千多年深厚历史文化的武进,又有哪些美食埋在我们内心深处,缱绻在我们味蕾之间呢?今天首先为您介绍一道香气四溢的美食——杨桥乌米饭。

四月初八,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杨桥的村民来说,这一天却不平凡。

现场:三个阿婆在关公庙祈福。(口中碎碎念)

现场:阿婆提着篮子上船。

现场:朱金娥:去吗?一起去,去采乌米草了,搭着船,四月初八了,采了回来。

杨桥村民:多采点回来啊,我最喜欢吃。

四月初八,是杨桥人吃乌米饭的日子。这样的民间习俗一直流传在武进前黄、南宅以及宜兴、溧阳一带。乌米饭的由来有多种传说,最广为流传的是说,佛祖的弟子目连,为了让被关在牢狱中的母亲能吃到饭,想办法用乌饭草捣汁染米,煮成乌米饭送去,狱卒们看着黑黑的米饭都不敢吃,母亲才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这一天正好是四月初八,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人们把这天定为“乌饭节”。

现场:阿婆一边摇船,一边唱着杨桥老歌。怀里捧着一篮乌饭草。

乌饭草其实是一种灌木,青精树的叶子,又叫南天烛。据史料记载,在唐代就有“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的记载。龙佩芳《脉药联珠》也写有“取南天烛叶,煮法渍炊之,名黑饭,故俗又名乌米饭。” 可见,吃乌米饭的食俗由来已久。

现场:朱金娥:采回来了要拣菜,把菜梗拣掉。

现场:朱金娥:拣好了把叶子浸一下水。(用清水洗乌饭草)

现场:余玲妹:洗洗漂亮的很。

清粼粼的水如丝绸般,滑过每一片叶子,灰褐中带着红色的树叶闪烁着莹莹的光亮。谁也想不到,这些不起眼的小树叶将会展现出怎样的魔力?

现场:朱金娥:放在石臼里面捣。(捣树叶的现场)

没有全自动的榨汁机,只是用石杵反复舂压,这一幕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几千年前,聪慧勤劳的祖先也正是用着这种古老的方法,提取植物的汁液。石杵与石臼强烈的撞击着,乌饭草的汁液也开始飞溅起来,这些精髓将创造怎样的奇迹?

现场:用纱布将捣碎的乌饭草拧干,让汁液流入青花瓷碗。

现场:生柴火,把乌饭草汁和糯米倒入大铁锅中。

现场:余玲妹:烧的温一点,把米放在里面很快会变黑。(不停地翻动糯米)

不一会儿,雪白的糯米就裹上了一层青衣,随着汁液温度的不断上升,那黛青色也变得愈发深邃。

现场:将染色的糯米装进竹筒,放入蒸架,端上大锅蒸。

红红的火苗在灶头底下激动地跳跃着,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期待着蒸笼中神奇的变化。白色蒸汽云朵般缭绕在周围,夹着竹子的清香,溢着绿树的芬芳,仿佛能听到林中那悠扬的笛声。

现场:将蒸笼打开,把乌米饭端到木桌。

刚出笼的乌米饭乌黑油亮,米粒紧缩,碧如坚珠。再撒上一层薄薄的白糖,吃一口,那甜甜、腻腻、黏黏的味道便长长地萦绕在舌尖,久久不能忘怀。

现场:一家老小有说有笑地一起吃乌米饭。

乌米饭历史悠久,出现于唐代,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养生食物,咱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也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而现在正是乌饭草抽枝发芽的时节,大伙要是感兴趣,可以找懂行的老人带着去找一找,尝一尝春天里乌饭草的滋味。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