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江南水乡,河道纵横。看着桥下的货船缓缓驶过,是我们共同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河道之上,看看这水上人间,感受航运业的变化。
【字幕:上午10点,闸口,魏村闸开闸】
同期声:魏村闸口广播:渡口船注意了啊 马上开闸放船了 坐在船头的 把救生衣穿好了啊 过的时候一条条走 不要抢闸 注意安全 【动画:常州水文图】
配音:从水文图上看,古老的京杭运河像一支笔直的筷子横贯常州。在过去的日子里,正是它一点点将鱼米之乡的粮食扒到王公贵族的碗里。而今,交通日益发达,它如同一个沉静的老人,在1600年历史的巨轮中继续着自己的使命。而德胜河,就是连通它的子孙之一。 配音:德胜河是常州运北区三兄弟——新孟河、澡港河、德胜河中最年轻的河流。上世纪70年代初,德胜河凿成,贯通京杭运河与长江。1996年,魏村闸开闸。相较他的兄弟河,全长21.6公里的德胜河承载了更多的航运压力。而德胜河上,魏村闸与船户们,共同构画了这河水上的故事。 【字幕:上午10点30分,闸口售票点】 配音:魏村闸位于德胜河的尽头,是连结德胜河与长江的闸口。10点,是魏村闸当天第二次开闸放行的时间。3月底4月初正是江南枯水期的末尾,潮汐变得友善可亲,闸口的工作也忙碌了起来。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共有工作人员37人,采用两班倒制,一班需要连续工作48小时。而当天魏村闸第一次开闸的时间为凌晨4点,负责接送船户上岸买票的蒋师傅已经工作了7小时。 【小艇即将出发】 同期声: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 工作人员 蒋培:船靠好的时候 是他们跑到这个台子上面直接去买票 如果是放闸的时候 我们小艇去接 配音:货船过闸需要买票。相比陆地买票、候车进站,货船过闸要麻烦得多。过闸票价格根据货船运货的吨数来计算,一条运了700吨沙的货船,过闸票要好几百元。 【小艇上】 同期声: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 工作人员 朱华成:每天一两百条船吧 早上早的时候4点接人 晚上晚的时候到11点 配音:由于开闸关闸老天说了算,错过一次开闸,就意味着多等上几个小时乃至几天。因此,买票过闸的船户们个个争分夺秒,“抢档”一词也就应运而生。
【视频资料:2013年的魏村闸抢档】
同期声:过去的船户1:人家在后面的船 后面的船上来了 前面的船也要进去了 没有自觉的 搞不好的
过去的船户2:他们抢进去可以省多少时间的 可以省多少油呢
配音:魏村闸的对面就是属于船老大们的江湖。船从长江入内河,就必须从宽阔的江面驶入这窄窄的河道。在拳头说话的时代里,抢档就是船户们的龙虎斗,古人更是用“舵工眼睛急得鼓豆子,客商急得象舅子,太公娘子急得挽袖子”来形象地描述抢档的盛况。如今时过境迁,秩序驯服了野蛮,大家过闸文明了不少,但赶时间依旧是属于船户亘古不变的主题。
【小艇接船户去买票】
同期声:船户:昨天早上出的闸 运了六七百吨沙 画外音 船户丈夫:快点快点快点! 同期声:船户:快点快点 配音:买票抢时间,收票也是个技术活。开闸时,工作人员会站在距离闸门50米的这个小亭子收票。亭子视野很好,从亭外眺望德胜河,整个河面一览无余。胡春华是个收票的好手。过闸的船开到亭子底下,胡师傅就拿起钓杆,一甩一提,船票就上来了。 同期声: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 工作人员 胡春华:今年才建起这个亭子 原来都站在外面的…从去年开始船少了起来 但是晚上 还有大潮的时候 船还是多的 船多的时候 一天也要放几百条船的 船多的时候排到江里面都排满了
演播室:水运作为一种交通方式,承载了太多人的共同回忆。爷爷辈的人会告诉你,在车马稀缺的过去,他们的老宅每一砖每一瓦都是通过小船搬运而来。日下船篷人未起,正是水乡景致。但时代在变迁,即使船上的时光十年如一日,河面上的世界终究还是发生了变化。
【字幕:中午12点,闸口,闭闸时间】
同期声:船户1:现在都是拿运费 挣不到多少钱 运费几块钱一吨沙 现在船运挣不到钱 不管大船小船都挣不到钱
同期声:船户 张大婶:一个礼拜跑一趟 码头上面十几天跑一趟 没办法 闲起来没办法…这几年保个运费开支都不够 前年就做了20几趟 去年40趟 今年做了3~4趟 像我们 识字也不多 做什么呢 在家里媳妇不要我们做事 做这个比打工要自由一点
配音:闸口关闭后,船户们纷纷下锚停泊,用绳索将彼此的船绑在一起。货船连绵,人可以在船上自由移动,俨然一个小小的水上聚落。午后时光,船户们或打火做饭,或走出船舱,冲洗甲板上的沙土。目前航行在德胜河上的货船,70%左右运输水沙,30%运输矿石,剩下的少数货船运送煤炭。一船水沙运上一趟,大概能赚1000~3000元。大部分船户都像张大婶家这样,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从事船运多年,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同期声:船户 张大婶:菜在冰箱里 上面可以去闸口 长江里有小船买菜 方便都方便的
同期声:船户 张大伯:我现在感冒咳嗽 天下雨也在外面 别人风雨呆在家 我们风雨里往外跑 买药的话得上岸 你不上岸怎么买呢
记者:多久上岸一次
船户 张大伯:三五天这样 有时候停的位置不好不能上去 你排在后面就不方便上岸了 这也是按批次考虑 你排在这里上岸就方便
配音:两室一厅,一条货船就是张家的整个世界。行船的日子里,生活单调而又平静。其实船运这一行业往往世代相传,只是如今产业不兴,加上年轻人更希望去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船运新鲜的血液已经越来越少。
同期声:船户 孙超:我早了 我20岁就干这行了 干了七八年喽 船运事业本来就不是什么景气的东西
配音:目前常州三个闸口注册登记的船只有1400多条,孙超是船户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和妻子继承了父亲的船运事业,从事铁矿运输,供给中天钢铁集团。相比其他老船户,他更能接受日新月异的科技,闲暇时间用手机看小说打发时间。另外,他们也没有和老一代船户一样,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是让他留在老家上学,只有寒暑假才会接到船上小住几天。对于孩子的将来,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孩子自己选择就好。
演播室:时代发展对于航运业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船户上,作为魏村闸的主管单位,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也在积极地优化着自己作为河道红绿灯的作用。
同期声:魏村水利枢纽管理所 所长 董震:我们将实行全年大循环 考虑到船只流量多 为了船户的利益着想 我们魏村闸只放进 不放出 我们用微信公众平台 及时发布放航信息 之前3天发布放航信息 因为我们根据潮水的情况(才能做决定) 我们也是考虑到枯水期 船只多 我们抢档情况严重 准备施行AIS电子报港系统 准备5月1号就施行了
配音:在长江堤防管理处和各大水利枢纽管理所的协调下,河运工作有条不紊。但如今实体经济不景气,沙石的需求量明显减少,船户们的生意自然也不景气,这一点从各大闸口征缴的过闸费上就能体现出来。
配音:【图表】自2014年以来,常州三大闸口征缴的过闸费用逐年下降。以魏村闸为例,2014年征缴费用8.9亿元,2015年征缴费用7.7亿元,2016年征缴费用6亿元。货船少了,但河运转型才刚刚开始。作为常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德胜河航道由“六级提升至三级”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据有关专家估测,“六提三”后,船舶通行能力将由200吨提高到1000吨,每公里千吨运输成本也可由178.51元下降到105.3元,降幅达40%。从公路运往常州港的短途货物,尤其是集装箱也可“陆改水”,运输成本可从每公里千吨343.3元降至105.3元,节约成本近70%。
演播室:老船员常常感叹:船上的生活就是这样,一晃,一晃,日子就过去了。静止的时光放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显得安宁执着却又格格不入。河运的船只在向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船户的祖辈相承也开始出现裂层。未来河运业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