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可这创业创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中国创业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可见其中艰辛,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创业者,就用短短三年时间,将自己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并没央企看中收购,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创业者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音乐+画面:好家香邸外景
配音:在江苏省绿博园的中心位置,坐落着一座造型独特的木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从2015年11月26日绿博园开园至今,这座木屋已经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人观摩,而“好家香邸”四个字,寄托了木屋主人丁忠民的创业理想。走进屋内,一种全新的居住体验让人赞叹,木屋的墙体被做成了智能温控层,隔空五公分,运用纳米复合技术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此外,整栋房屋采用的是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100米处的常温水来保持房间温度。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高温制冷,低温采暖,就是用高于7到9度的冷冻水,来给我的房子供冷水。地埋管里面的冷水,直接和我地面所铺设的毛细管网和薄线地暖里面的管道进行接通。利用小水泵产生循环。我现在用人为的办法,用管道把下面的地气接到房子里。
配音:除了这些,这座木屋还有零排放的绝招。采用压力将排泄物冲至地下室的厨卫垃圾收集系统,再通过微生物自然发酵后直接转换成有机肥料,全程无“三废”产生。整座房屋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周围安装了铝制金属落水管,扮演着雨水收集器的角色。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上面是金属网罩,把杂物挡在外面,雨水就是通过这个落水管道落到下面的雨水池。
配音:在地下一层,记者见到了这个2立方米的雨水池,依靠它的储水能力,基本能解决木屋周边的积水问题,而经过处理后,这些水还能用来浇灌木屋周围的绿化和菜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演播室: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健康舒适,这样一座木屋,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房屋的概念,也让我们对这位造木屋的创业者充满好奇。今年54岁的丁忠民是武进牛塘卢家巷人,三十年前,他离开家乡到外地打拼,在暖通界摸爬滚打,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专家,并入选江苏省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名录,也算小有成就,那为何在年过五旬之际,他又要回乡创业呢?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我离开常州几十年了,那么2014年底又回到了常州,回到常州我才知道我的家乡正在建国家级的绿色建筑博览园,并且这个绿博园就建在我的村里面。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共同参与这件事情。
配音:虽然在暖通行业已经做到了顶尖水平,但是做绿色建筑,丁忠民却是个门外汉,而且国内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为此,他决定前往绿色建筑的发源地欧洲一探究竟。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去了德国,发现绿色建筑示范区里的建筑都不太满意,所以我专门去跑那些乡村,跑那些不在推广名录里的小村庄,小建筑。
配音:在一年的时间里,丁忠民跑了四趟欧洲,参观考察了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的木屋近100座,也渐渐在心中勾勒出了好家香邸的雏形,之后呢,他又花费半年心血,倾情设计并建造了900平米的好家香邸,回想当初的过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丁忠民甚至还因此治好了自己的恐高症。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我都不敢爬楼,不敢爬到脚手架上去,因为我有轻微的恐高。而在项目工地不爬楼去干嘛呢,而我又想从盖这个楼中学到很多的技术,于是我一天不知道要跑多少趟的脚手架。
配音:从2015年6月5日第一撬土正式开挖,到8月25日好家香邸打下第一根桩,再到8月29日正式上梁,11月26日开门迎客,这些重要节点都被深深印在了丁忠民的脑海里,也是从这个理念出发,丁忠民创办的好家香邸公司2015年产值超千万,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去年,好家公司参股德国睿能公司,仟家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国内外巨头,今年3月,又被中国企业报集团旗下的中期和平咨询有限公司以1个亿的价格成功收购,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和平玫瑰项目的建设。3年来,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向新平台,而在这三年里,丁忠民也不忘提携后辈,为了向有志于投身绿色建筑行业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他先后办过6期培训班,培训人次过千,而未来呢,他还有更大的理想。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以前的好家只是一个盖木屋的,以木屋结构为载体的家具集成商。而现在的好家是一个平台公司。我自己已经无需建木屋了,而我应该更多地去兼并或者参股,找到优质的建造商、供应商。把他们聚到好家的平台上来,共同为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为和平玫瑰走出一条道路。
配音:丁忠民坚持要把好家香邸造成中国的好房子,并且将这种理念传递出去,因为只有造福他人,才有凸显自己的价值。而回顾创业路,虽然伴随着迷茫和质疑,但在丁忠民看来,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他信奉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认为专业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专心和恒心。
同期声:江苏住建厅住宅产业化技术专家 丁忠民:其实迷茫是从一开始就有的。比如说我们这个木屋到底盖到什么样才算是中国好房子,好木屋。还有这个房子盖好后,今后会不会有人买,会不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但是现在看来,当时这些迷茫都是我们人类的共性。人类就是一直在迷茫探索中走到了今天。特别像我们这些创业者,创业不要被迷茫困惑,而应该坚持,熬得住。创业最好还是要回乡,只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事,不管做什么事,成与败,大与小,好与坏,它都有一种归属感。
演播室:回乡创业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举措既是为了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武进也出台了各项扶持创业的政策,激情在这片土地上迸发,游子纷纷回乡,我们坚信,未来武进的创业环境会更好,返乡的游子们也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