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呢,水稻种植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喷洒农药进行水稻植保,传统的方式呢,一般是采用背式喷壶或者手推式农药机来完成,但最近啊,一种新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并让植保效率大大提高。
现场:无人植保机在空中喷农药,人在地面上指挥
一台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精准地对水稻田进行农药喷洒。一次装配10升农药,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10亩稻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大大提升了植保效率。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玉祥:用无人机一天三个人可以完成300亩,用高地隙植保机,一天最多100亩。
据了解,今年已经是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第三年使用农用无人植保机了,虽然一台设备投资成本需要5万元,但因为可以节省大量人工,两年就能出本。当然了,第一个吃螃蟹,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三年前首次尝试时,飞行员是外聘的,对农业生产知之甚少,无人机植保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玉祥:一开始喷药的速度和飞行的速度控制不好,第一年很不成功。
这样的经历让黄玉祥下定决心培养自己的飞行员,他先后让合作社的两位年轻农民去安徽学习无人机驾驶,并考取了驾驶执照,于是第二年,无人机植保的效果大为好转,如今已经完全可以取代人工。而今年,洛阳镇有4000亩左右的水稻田,其中1100亩采用了无人机植保。除此之外,秧苗输送流水线、施肥打药一体机等创新型农机具设备,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黄玉祥看来,未来的农民,应该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向一专多能的新型农民转变。
常州市金种子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玉祥:将来的新型农民,种、管、藏、销等各个环节都要打通。
农用无人植保机的启用,大大提高了植保效率,不过考虑到成本,以小幅田块为主的农民难以承受,这就需要依托农业合作社来进行普及和推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老黄的尝试也符合当下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