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天气变冷,感冒的人就会增加,各大医院挂水的患者也会相应增多,感冒发烧打吊瓶,这在以往,都是最司空见惯的选择。但是自2016年7月1日起,为了控制过度输液,避免抗生素滥用,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那么,一年下来,情况是否有所改善呢? 这是近日记者在武进医院输液室拍摄到的画面,两个偌大的输液室,只有零星的一些患者,今年74岁的张伟英已经十多年没到医院输液了,前两天因为发高烧,才不得已来挂水。 嘉泽镇居民:张伟英:温度太高了,能够吃药解决问题,不要打针,能打针解决问题,就不要挂水,我相信的那个话,不过这次我也撑不住了,硬要挂两天了。 武进医院
主管护师
熊洪霞:以前基本上上午这个时间基本上坐满了,过道上还要加座椅的,也都坐满了人。基本上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像发热比较多,像胃肠炎、腹痛、需要紧急处理的,都是急诊输液。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自从去年7月1号门诊停止输液后,相比几年前输液室吊瓶森林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不仅是门诊,急诊、住院部,医生们也在慢慢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武进医院
医务处主任
李献文:能够口服的尽量不静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也尽量不静脉注射,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倡导着,尽量少输液,门诊病人停止输液,住院病人也尽量少输液。 按照政策规定,江苏省范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已经全面停止了门诊输液,那么,没有受政策限制的基层医疗机构,情况又如何呢? 湖塘镇东方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师:杨汉明:要减少好多了,最少要减少四分之一,现在年纪轻的人,对新的东西接受比较快,一般来说他们很少要输液,不想要输液。 如今很多患者对于医学常识都有基本的判断,愿意科学地进行就医治疗。不过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些患者,存在挂水好得快的观念。 患者:第二天了,挂了两瓶了。挂水,一般小孩子上学,希望他好的快一点就挂水。 武进医院
普内科 主治医师
王彩燕:也有这种情况,感觉输液病好的会快一点,时间可以短一点,症状可能立即缓解一点,他们就要求输液。 王彩燕解释,一些疾病,经过一段时间,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自动痊愈,比如感冒、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使用药物仅仅能缓解症状,无法缩短病程。 武进医院
普内科 主治医师
王彩燕:从长远讲,会导致抗生素滥用,不需要用就用,菌群也要失调,输液也相当于一次小的创伤,对于人体来说,不安全因素也是很多的。 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分布中,静脉注射占到59.7%。而主要原因就是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除此之外,防止抗生素滥用,也是停止门诊输液的重要原因。继续来看报道。 武进医院
医务处主任
李献文:现在我们国家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非常严重,也就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耐药之后最严重的后果会导致病人无药可用。 今年4月14日,陕西一位年仅14岁的女孩,因为感染“超级细菌”发热40天,尽管在两个月后被成功救治,但是依然无法说清感染原因。抗菌药越用越多,病却越来越难治,过多不必要的输液导致抗生素滥用,危及的是全人类的生命安全。
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全国人均输进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平均水平。 人均八瓶,这个数字让人出乎意料,但却是真实客观的数据。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通过多年的努力,患者对于输液的认识更加全面,医护人员在执行门诊不输液的政策时,也会主动进行宣传引导。不过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医院门诊也会及时将患者转入急诊或者住院部,进行必要的输液。 武进医院
医务处主任
李献文:2017年的上半年,急诊上的人次在7.4万,静脉输液的比例在32%,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合理。刚开始的时候有病人强烈要求去输液,我们医生还是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让病人能够明白输液的危害性之后,绝大部分病人能够接受这个政策的。 在一些医疗发达的国家,对输液的谨慎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型手术。在我们的采访中,所有的医生都提到了一个常识,能服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不仅要知道输液的危害,同时也要明白,当病情严重时,该输液还得输液。总之一句话,科学就医,科学输液,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