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适老”住区样本:朝阳四村7户住房免费大改造

时间:2017-09-16 21:08:13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演播室: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提升老人生活质量?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给出的答案是,对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作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适老住区,朝阳四村北区去年对小区7户居民住宅进行了适老改造,今年7月,又再次进行优化提升,极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居民 黄凤英 好的不得了 我的洗手间气味好了 地面变干净了 现在清清爽爽 真的好透了
配音:一走进朝阳四村北区黄凤英老奶奶的家,她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起自己的新厨房和新卫生间。黄奶奶今年已经90岁了,平时就一个人住,改造前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都是二十几年前的老装修,给老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朝阳四村“适老”住宅改造,选择了黄奶奶等七户独居、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对他们的住宅免费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改造,减少老年人跌倒、失火、触电、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清凉东村社区党总支书记 沙奇民 厨房的改造彻底从安全角度 从地面的防滑 所有的电线给它重新更新 所有的煤气灶 油烟机 全部更新 淋浴房主要是考虑老人使用的安全和方便 墙上安装了扶手 送来了助浴的凳子 可以坐着洗澡 上面还增加了浴霸 包括照明 都考虑的非常细
    朝阳四村:47个单元全部进行无障碍改造
配音:走在朝阳四村里,体贴老人的细节无处不在。小区内21栋住宅楼,47个单元全部根据技术标准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改造,每个楼梯间都增设内侧扶手,方便老年人上下楼梯。小区内实现了主干道人车分流,并设置总长800米的缤纷运动环道和2000米的健身步道,步道还专门采用了夜光材料,方便老人们傍晚时分锻炼。走累了,树下有休憩座椅,座椅专门增加了靠背扶手,连小区里的照明设施、标识系统都是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统一改造的。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清凉东村社区党总支书记 沙奇民 把不合理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 改造成景点式的 它的目的主要是把道路打开 居民健身锻炼无障碍 还有就是改造了我们居民的休闲点 总共改造了21处 使居民有一个交流的平台
配音:通过改造,小区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补种桂花、茶花等适宜老年人的观赏类植物,空地上还放置了大理石的休闲桌椅,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聊天。小区内还放置了100多个“一米花坛”,可以由居民自愿认养。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居民 黄凤英 以前这里青草和垃圾很多 现在改造的很好 现在多清爽啊 这个是月季 这个是紫荆花 枯萎之后要浇水 浇肥料
朝阳四村:300位老人免费领到“健康手表”
配音:健康问题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此次朝阳四村“适老”住宅改造还引入了康美健康云服务,免费为300位老人发放了包含突发事件一键请求、迷路走失实时定位、用药提醒及时回诊等多方位功能的健康手表,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一站式综合健康服务站。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康美智慧医养健康云服务中心 负责人 侯君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子女可以下载APP到手机上 腕表这边量测收集到的血压和血糖的数值 都可以通过APP反馈给子女 而且这个有DPS的定位功能 可以随时观测到老人的活动区域
配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中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技术平台,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随时跟踪指导及康复护理,提供助餐、家政、助浴、助急等养老服务,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养老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智慧医养”。
同期声: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 居民 医养中心好了 量血压等都方便了 环境也变好了 漂亮了 干净了 后面还有老年人俱乐部 要锻炼操场上锻炼 这里乘凉聊天 蛮好的
常州天宁区朝阳四村 居民 健身场蛮好的 还有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还有一个卫生中心 这些对老年人都是蛮好的
常州天宁区清凉东村社区党总支书记 沙奇民 (下一步)一个要根据我们对整个适老社区改造的标准 我们还有没有做到的 第二个我们主要是根据老百姓的需求 比如我们楼道的扶手问题 我们对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 赠送助浴凳 还有我们的独居老人 我们要逐步全部扩展到红外线生命安全仪的安装
演播室:在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对既有住宅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无疑为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