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困救助 兜住民生底线 |
时间:2017-10-10 20:52:53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喜迎十九大,精彩看武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执行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政策,加大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投入,构建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救助机制,社会救助领域短板加快补齐,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保障标准明显提高。首先我们一起来关注下低保。 湟里镇西墅村有一对耄耋姐弟,弟弟薛保堂今年81岁,和94岁高龄的姐姐薛红保,两人都没有子女,相依为命了几十年,之前一直住在村委提供的老房里。去年汛期村里淹水,老房变成了危房,村委本想送姐弟俩去敬老院,无奈姐弟俩留恋故土,经过讨论后,村委为他们造了一间新房。 湟里镇西墅村村民
薛保堂:村委照顾得不错,书记啥的经常来看我们的,实实在在就是共产党的优越,照顾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 目前整个西墅村像薛保堂这样的低保户一共有24户,32人。按照区、镇、村三级负担的要求,五年来,光村一级低保补贴就达到了15万元。 湟里镇西墅村党总支书记
季文斌:有些是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也有些是没有子女的,这些人的生活有一定困难,只要达到政策范围内的,我们都把它列入低保对象……低保对象我们都是一对一进行帮扶,而且平时也要定期去他们家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低保:应保尽保
应退就退 作为社会救助的基础性制度,长期采取不同实施办法的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于2014年实现“双规合一”,在城乡统筹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五年来,我区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均大幅提升。截止到今年,全区低保平均标准提高至760元/月,比2012年增长80%。全区低保平均补助水平由2012年的166元/月提高至464元/月。 武进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
陈宇勇:一个是低保标准,一个是人均补差,同比例增幅很大,特别是补差这一块,这五年来翻了2.5倍 而为了保证公平、公正,让真正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低保政策,杜绝骗保等现象,2013年底,常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挂牌成立,2014年4月正式运行。去年,我区民政局也针对查出的金融资产超标低保家庭实施了专项清退工作。 武进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
陈宇勇:这个叫应保就保,应退就退……去年总共清退500多户,我区低保对象人数是逐年减少的,但是我们所发的低保金和老百姓个人得到的月得保障金每年都是递增的 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低保户数由2012年的5966户下降至2930户,低保人数也由2012年的10576人下降至4295人,整体呈现出人数逐年递减,补贴力度逐年递增的态势,每年全区低保发放金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 武进区民政局低保办主任
陈宇勇:随着我区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些人确实已经不需要低保这块救助金了,还有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精准救助,精准扶贫,我们也贯彻这一原则。 大病救助:慈善并举
“有病”来“止痛” 不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是使一些本已脱离贫困的家庭重新落到了贫困线以下,严重影响了“有病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五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大病救助政策。 南夏墅街道南淳家园居民
丁亚英:身体老来真的跟破船一样,要贴补贴补了,一年光药费就要三四千的,有时吃中药,有时吃西药,有时不行还得去挂盐水啊 年过七旬的丁亚英和杨建效夫妻俩在多年前都被查出得了胃癌,之后两人加入了抗癌协会,心情乐观,再加上有效治疗,病情也都算稳定。不过老两口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所以看病费用成了不小的负担。 丁亚英的丈夫
杨建效:我开刀十六年了,那时候又没有福利报销啥的,只能靠子女,还有自己种田做做,基本上生活不说太好,也不说太坏 社区在了解情况后,给夫妻俩申请了一次大病补助,总计5000元。 南夏墅街道南淳家园社区工作人员
杨丽萍:他们家是双癌家庭,给他们申请了一次大病救助,但是大病救助有一个不重复救助的原则,我们尽量在平时过节过年的时候来慰问一下,然后有其他的救助我们也尽量考虑 说起大病救助,这是区慈善总会的公益服务品牌。五年来,区慈善总会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大病救助活动,共下拨救助资金9385万元,救助大病患者18630人。下一步,相关部门也将加强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为困难群众兜底。 武进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救灾科科长
何洪平:慈善在咱们武进救助力度是很大的,以前是叫慈善大病救助,每年这个救助都要好几千万,然后今年7月份,出台了新的政策,走大病慈善保险这一块,普及的面就更加广了。 临时救助:填补“缺项”
社会救助更全面 开展社会救助,尽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渡过一时之难,一项项济困救助措施的落实犹如一条条保障线,为弱势群体系上了生活的“安全带”。而为了有效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的“缺项”,2015年,临时救助制度也应运而生。 徐维阳:去年刚好不舒服,有隐痛,就带他去检查的,然后10月29号就手术的,胃癌,第一次大手术,全胃切除后就是六个疗程的化疗 记者见到徐维阳时,她正准备带着饭菜去看望正在医院化疗的父亲徐培中。徐培中曾是家中的顶梁柱,因为事发突然,社区对其进行了临时救助。 徐维阳:第一次开刀就有慰问金给我们了,我爸本来就是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妈妈本来身体就不太好 据了解,临时救助主要针对的是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而徐培中家的情况,还是社区工作人员从微信朋友圈得知的。 南夏墅街道南淳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褚小英:有的是居民自己来说的,也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进网格,网格知道的,还有的甚至信息平台,朋友圈知道的,但是作为我们社区来讲,不管他们来不来说,确实是有困难的,我们第一时间上门 我区临时救助制度仅实施两年,救助人次就达到了4500人次以上,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8.6万元。而随着区慈善资金的壮大,慈善救助实力的增强,临时救助基本由区民政局和慈善总会联合依靠慈善资金来实施。 武进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救灾科科长
何洪平:我们临时救助一般一年只享受一次,最高金额也有限制,一般情况不超过5000元每人每户,还有可能就是其他层次的救助……临时救助应该是对我们现在已知的,包括慈善救助,还有一些其他救助,低保政策之外的补充,整个一个救助系统的补充
低保应保尽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等,武进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使一项项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救助制度,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