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 四万人齐聚杨桥庙会 |
时间:2018-03-26 20:19:49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前黄杨桥庙会,而今年正好举办十周年,吸引客流超过4万人,为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上周六早上9点不到,前黄杨桥老街上已经聚满了游客和村民,大家摩肩接踵迎接庙会表演队伍。太平庵门口,开场节目《乾隆皇帝下江南》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游客:乾隆皇帝乘龙船在河里巡游,然后带着众妃子。让我们见识到了当时年代的场景,感觉非常开心。 “格格”扮演者:杨桥的人民非常热情,这也是我今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情非常愉快。 杨桥庙会向来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吸引广大的游客和当地老百姓的参与。其中“掮轮车”“调犟牛”“调三十六行”已被列为市级非遗。“调三十六行”,就是将民间的三十六个行当,分别由村民口念本行台词,手拿劳动工具,穿着戏服,穿街走巷,祈求国泰民安,年年丰收。连同这些表演在内,形成最隆重的“走会”。今年的走会绵延十里路程,近2小时,共400多人参与表演,吸引游客总量超过4万人。 游客:现在我走过去,看到这个老传统,我也来体验一下。感觉这个节日搞得很好,要是一年有两三次就好了,让外面更多的人,外地来的人,来感受杨桥文化。 据悉,杨桥庙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极具传统江南特色。而庙会的举办地杨桥,在历史的风雨浸洗中依然保留了珍贵而浓郁的传统村落风貌。庙会期间的老街热闹非凡,传统美食豆腐花、杨桥米酒香气四溢,传统手艺糖画、泥人生动有趣。 豆腐花卖家
范加荣:我是三代祖传人了,这些工具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泥人糖花卖家
王智慧:让大家看一看好多年的传统手艺。 游客:我们喜欢这些古老的东西,所以到老街上来看看的。很有文化的内涵。
十年庙会
文化继承与发扬 在今年的“走会”中,细心的市民发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如传统项目“调犟牛”,已不再是当初的老师傅,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辈壮小伙。 游客:好像年轻化了,今年好像都是小孩子,去年的时候没有这么多学生(参与)。 据庙会主办方介绍,杨桥庙会曾中断60年,于2009年恢复。为了让这一民俗更好的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杨桥就修建了非遗展厅和非遗名录馆。 杨桥汇演组织者
杨生大:我们杨桥的庙会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是我们杨桥庙会,解放后恢复的第十周年。 在前黄镇政府和杨桥村委的支持下,二月初八庙会当天,还特别举办了两台文艺汇演来展示杨桥民俗文化。庙会这个集聚了各种传统文化符号的舞台,无疑也成为了最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主力。 杨桥汇演组织者
杨生大:现在我们培养了第一替代,第二替代,年纪轻的。唱杨桥,还是小学生编排了一个三句半,很吸引人。所以现在年轻人也参与到传承古老文化的队伍中来。
这样盛大又极具江南传统特色的庙会,真是百看不厌。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活跃在其中,我们也十分欣慰,希望杨桥的庙会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