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追风筝的人

时间:2018-04-04 20:26:55  来源:武进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杨柳青青,暖风拂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有一群“追风筝的人”,协会的龙鹞制作技艺更是名闻遐迩。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让我们约会“飞龙”,“鹞” 寄春天。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像我这个龙头,它会喷烟火,这个喷烟火的就是我们自己创作自己制作的,风筝放上去,我只要遥控一开就会自动点火。   
3月31日,我们的节日——清明暨第二届“青龙杯”风筝节活动在紫荆公园举行,板类、翅类、串类;巨龙、盘鹰、运动风筝尽显风采,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龙头硕大、龙须浓密、龙身修长,造型霸气的龙风筝更是让人叹服。
市民:这么大的风筝是没见过,让她感受一下,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你像那个会长说,他要做半个多月的。(淡入淡出)
2006年10月,35名风筝爱好者组成了常州市同济桥风筝协会,以社区为纽带,传播风筝的制作工艺和传说故事,将这项传统的手工文化发扬光大。会长张荃的拿手好戏是制作龙鹞,即龙风筝。
   放飞五龙祈福
   2017年,张荃和协会的几名老艺人,制作了“五龙祈福”,这是国内目前为止体积最大的一只风筝,龙身总长45米,共有65节,表面覆盖325个直径0.25米的鳞片,放飞线200米。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十个人就像上班一样 ,天天来做。最远的一个师傅,南夏墅过来的,七十几岁了,天天到场。来了之后就个人做个人的任务,开始做我就分工分好了,谁弄线谁弄圈 。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风筝自然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对于骨灰级的风筝爱好者来说,制作龙风筝并非难事。而对于喜欢创新的同济桥风筝协会来说,常规的龙风筝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爱好,于是就有了“二龙戏珠”、“三龙闹春”、“四海龙王”和“五龙祈福”。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大家就商量,一定要做到别人没有的。都是自己放风筝的一帮人,摸索摸索做出来,然后两条龙一放成功,成功的以后就做三条龙。
风筝,翱翔于蓝天,始于青竹。做风筝的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步骤简单,却相当繁琐,比如制作一个龙鹞工具就需要72种。一根看似普通的竹蔑,里面就有很多讲究。
现场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篾青在外面做起来是可以做的,不一定要煮,如果你弄篾这样卷起来,一定要放在锅里煮的。最最关键,龙身的片,篾又薄又轻,牢度还牢。一个龙头起码要半个月。
竹条是龙身的横梁,把圆形竹篾用棉线固定在中间后,一节龙身的框架基本做好了。风筝上天靠的就是平衡,每一步都要精确无误。龙风筝体型巨大,成功放风对制作水平、放飞技巧和天气的要求都很高。这条龙风筝由105个龙片组成,长约80米,是南夏墅的徐岳兴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的,2015年在江苏省组织的风筝比赛上,这条龙还拿了大奖。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没风的时候放这个风筝,能够上去满到六分钟,就算标准。人家的龙风筝都放一下,一两分钟就下来,这条风筝我说我来放,一直没掉,六分钟超过,得了江苏省第一。
扎着、放着,就这样痴迷上了。张荃带着协会的老艺人们不断钻研、创新,也让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制作龙鹞有专门的布料——平板布,在高压下不透气,同时又轻又薄,做成风筝后在空中飞得又高又稳。糊上平板布,再进行绘画。画龙贵在点睛,为了让龙风筝更美观,张荃闲暇时一直在练习绘画,抓形、抓神。
  画面+音乐
这些老艺人几十年的喜好和钻研,不由地让人心生佩服。他们不会画画,却能让风筝图案花样百出,他们不懂声学、电学,却让天上的风筝回响着音乐、闪烁着灯光。
常州同济桥社区党总支书记 杨芸:(我们)有一个理念呢 就是走出去 请进来 走出去就是去参加各大省市的风筝比赛 同时把有手艺的老人也请到我们社区来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这两种方式呢 把我们同济桥风筝协会制作的风筝 越来越精细。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有三十多个国家参加,56只风筝一起参与创新类风筝评选。“五龙祈福”获得创新类风筝一等奖,这是同济桥风筝协会“走出去”之后获得的最有分量的大奖。    
常州同济桥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去山东潍坊去参加国际风筝比赛,一定要去青岛做一个选拔赛。下午四点多,一放出去,拍手的人不得了。裁判什么的,台上的人都下来拍照,那时候我是高兴的不得了。
当然,不光是龙风筝的创新,同济桥风筝协会在张荃的带领下,不同种类的风筝都在不断创新。每年,同济桥风筝协会还会去学校、社区教大家扎风筝。如今,协会共有70多人,年轻人也慢慢的增加起来。
常州同济风筝协会会长 张荃:年龄最小的只有26岁。现在年纪轻的人不会做,一定要把年纪轻的人教会,再下一代,他们可以往下面的孩子发展下去了。
常州同济风筝协会会员 张鹏辉:我也是风筝协会里面最年轻的,他们说现在要大力培养年轻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比较有成就感。
   历经捡选与劈削、打磨与烘烤,扎糊绘放四艺,还有中国色彩的三砚九染,精致了匠心打磨的时光,也唯美了等风来的故事。老匠人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也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飞越高,在属于自己的蓝天中翱翔。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