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耗时五年 写成20余万字抗战小说 |
时间:2019-06-10 20:48:03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演播室:人生七十古来稀,家住常邹新北区府西花园小区的张耀琴奶奶今年已经70多岁了,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她,用了五年时间写成了一部20余万字的抗战小说,并且出版了,她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一起去认识下这位可敬可爱的奶奶。 配音:走进张耀琴奶奶的卧室,床头、电脑桌、书柜都摆满了书籍,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还有张恨水、余秋雨的作品。现在她每天在家就是看书、写作。 同期声:张耀琴
我起先只是文学的爱好,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投稿,投稿都没有中。那时候写的也不好,后来改革开放之后,我没有事了,然后我就开始写。 配音:张耀琴出生在常州青果巷的一个书香人家,小时候总是听爷爷说起日寇侵华的事。常常会去各处投稿,但都石沉大海。后来嫁了人,她又听村里的老人们痛斥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各种罪行,一直都想把常州地区的抗战故事记录下来。2013年10月,张耀琴去南京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福安里“松下富贵楼”慰安所等抗战旧址,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回到常州后,她便开始搜集相关的素材。 同期声:张耀琴
我就是找村上有的有文化的人家,找解放前的故事。我们常州地方的故事,一个是我们武进的抗日英雄,一个叫朱真是我们常州武进地区的一个女战士,那个冯寨桥,就是我们市政府下面,有几个游击队战士杀掉日本鬼子,几个人集体反抗的。 配音:张耀琴四处走访抗战亲历者,将老人们口中的抗战故事一点一滴收集起来。和其他老人安享晚年逍遥生活相比,张耀琴像是“苦行僧”,省吃俭用,走街串巷,甚至被别人嘲笑为“傻瓜”“吃力不讨好”,但老人家认准了目标就不松劲。材料收集到位后,张耀琴开始了小说的创作。年逾古稀的她视力减退,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但每页纸都写得工工整整。为了加快写作速度,她开始学习五笔输入法、摸索Word文档,用“一指禅”对着电脑敲敲打打。 同期声:张耀琴
我就跟我儿子学电脑,我开了又不知道关,又不知道怎么弄,后来学五笔字,我就慢慢开始捋下来,到现在打字都是一笔一笔打起来的
也不容易。 配音:2017年春节后,张耀琴终于完成了500多页20多万字的初稿,定名为《江抗英雄》。“江抗”即江南抗日义勇军,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小说既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常武地区的种种暴行,也有军民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 同期声:张耀琴的邻居
她写的好的,这个低田村,低田村上的事情,都是她写出来的。我看的,她真有才华。 张耀琴的邻居
好的哇,是蛮好的。 配音:成稿后,张耀琴多方打听,找到常州凤凰出版社,表达了出版成书的意愿。虽然书稿的文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出版社被老人的一片诚心所打动,安排工作人员反复修改,终于满足了她的愿望。现在,张耀琴依然每天都会进行文学创作,她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想将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 同期声:张耀琴
我写我一代,我妈妈一代,还有我儿媳妇一代人,从生活一穷二白,到现在改革开放,生活大不同,我天天都写的,每天都写新的。 演播室:梦想这两个字,看似十分的简单,但是有多少人会为了它一直奋斗到老,张耀琴奶奶这种年过七旬依然坚持梦想的做法,值得敬佩和学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