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乱象下 口罩生产需回归常态 |
时间:2020-03-11 20:58:34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市场乱象下
口罩生产需回归常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这一普通商品成为了“硬通货”。从1月末以来,“一罩难求”的状态持续一个多月,直到2月末3月初,疫情缓解,口罩厂复工复产明朗,口罩从政府管控开始逐步流入市场,许多企业也纷纷转产口罩,看似供需平衡的市场下,实则暗藏着危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口罩生产的背后。 位于武进高新区的常州好利医疗有限公司是我区规模较大的正规口罩生产企业之一,每个员工在进入生产车间之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消毒流程,最后穿戴好全身的防护装备。为了应对市场上剧增的口罩需求量,从年初二复工以来,这里的工人就承受着满负荷的生产压力。 同期声:常州好利医疗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刘会芳:我们现在车间生产的话一天产能在十五万(只)左右,已经是大幅度的增多了,以前是在四五万五六万,时间上我们基本上调成两班制了,现在我们车间的话有六七十人,还有部分老工人是在疫区,不能返工,有20%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往常而言,口罩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少,大多数都远销国外,然而今年这场疫情赋予了国内口罩企业新的使命,从刚开始政府的统一管控,到如今市场的慢慢介入,口罩的生产也不断受到外部的挑战。 同期声:常州好利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栋立:需求量是几十倍的增加,目前来讲成本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原材料现在是暴涨,口罩里面的核心材料熔喷布,现在价格涨了有20倍左右,之前的价格两万块钱不到一吨,目前市场上炒作的价格已经在四十万以上。 徐栋立告诉记者,口罩在紧缺初期经过多次价格上涨后,如今也已经基本维持在两三块钱一只的市场价上。价格的稳定意味着口罩产量的增加,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和12倍,其背后离不开超3000家企业的跨界转产。 心闺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海兵:我们是做眼罩的,市场的需要加上有相应的设备,也是顺势而为,每天能产个六万个到八万个左右,大部分是供应给政府,一小部分给市场 作为一家转型生产口罩的厂家,吴海兵时刻关注着口罩在市场上的供求量,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上口罩的需求量稳中有降,但国外疫情才刚刚开始暴发,所以现阶段,口罩仍然在保质保量的生产中,而和徐栋立一样,他们也面临着原材料的压力。 心闺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海兵:市场因素决定的,这种涉及原料上面的东西,是我们不可控制的,他们整个价格的增长,十倍甚至15倍的在增长,那你这个东西就很可怕,这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某种因素上来讲我们每天在采购原料的时候,有点犹如过山车。 按照国家相关生产规定,符合防护标准的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部件,如今熔喷布价格的暴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口罩今后的产能。但是打开各种社交平台我们可以发现,卖口罩、卖口罩机,甚至是卖熔喷布的人越来越多,正规的口罩厂家在生产受限的同时,外部的市场上却在“狂野生长”。 常州好利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栋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上的口罩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医用的口罩和防护的口罩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朋友圈卖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就是一次性的防护口罩,因为一次性防护口罩不管从生产的要求,还有生产的资质来讲,相对来讲门槛都比较低一些。 有数据显示,我国口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20000家,但是具备医用口罩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足400家。在疫情期间,普通口罩起不到防护效果,其中还充斥着不少假冒伪劣口罩。2月初,常州几名男子瞄准一罩难求的商机,租了个车间生产“三无口罩”,在微信圈里以医用口罩的名义叫卖。10天不到的时间里,他们累计生产销售口罩6万余只,涉案金额20万余元。目前,常州天宁警方打掉了该黑心团伙,抓获7名嫌疑人,其中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用刘洋2.10报道画面)2月11日,武进区市场监管局洛阳分局也查处了一个生产口罩黑作坊,现场有6台超音波点焊机,环境脏乱差,工人未穿戴防护装备。据统计,疫情期间,我市警方共查获了10万余只假冒伪劣口罩。 市民:买到过劣质口罩,很薄 市民:在朋友圈看到口罩价格很高…… 市民:觉得这种做法不对,自己会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心闺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海兵:各种各样的劣质产品充斥着市场,包括这种价格波动比较大,……你这种只是一种短期的黄牛的行为,潮水来的快去的也会快,而真正能够长期做的,那一定是用心做质量用心做产品的企业。 面对庞大的口罩需求,很多商家都想抓住商机分得一杯羹,各种乱象迭出的同时,也对本已平衡的供求关系造成了破坏。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晓忠:当供不应求的时候,要复工复产增加生产达到平衡,但是一旦出现供过于求,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觉得也会造成生产的浪费。一方面要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价格下降的时候,有些厂家自动就退出去了,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及时公布需求的信息加以政策产业的引导,加以必要的监控,这样的话逐渐就会回归常态。 当市场经济成为生产主导时,企业是否能保持理性,这是现阶段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最好结果。而在企业理性的同时,市民也同样需要保持理智,可以适当地囤积口罩,但一定要适量,并且通过正规的渠道,不要成为这种乱象之下的牺牲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