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车市迎来寒冬 销售下降约40%

时间:2020-04-13 20:26:51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车市迎来寒冬 销售下降约40%
一场疫情导致国内车市进一步下滑,一些省市陆续出台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汽车促销等措施,车市走势有所改善,但并未受到政策明显拉动。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一季度我区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四成左右,来看详细报道。
虽然一大早,万邦新能源的展示中心就迎来了提车的顾客,但对于销售经理俞梦琪来说,与往年相比,他的销售额还是下降的。
万邦新能源北汽广汽展示中心销售经理 俞梦琪:在2020年的2月24日 正式复工的  正式接待有客户 以3月份的数据来说嘛 两边(北汽广汽)各做了24台  一共销售48台车 成交率的话 大概在32%左右 销量下降  受疫情影响 今年客流受到影响 所以我的整体订单量会有下滑  正常情况下 两个店(北汽广汽)加一块销售都在80辆车以上的
除了新能源车之外,普通汽油车的销售状况也不理想。江苏宝尊集团在常州共有20家不同品牌的高中端汽车4S店,从2月19日正式复工以来,客户流就下降了35%。而随着国际疫情形势的严峻,对于之后的销售状况,4S店也不看好。
江苏宝尊集团副总裁 孟涛:整个成交方面成交的单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后期的市场 其实我们还不是太乐观 因为从现在这个情况看 还有很多(汽车相关)企业没有复产 对于后期车源来看的话 甚至会出现供货不及 我们现在也是不断的跟厂方在沟通  看看能不能尽量的补足我们的库存。
新车的销售额、成交率在下降,二手车市场同样也不“淡定”,曹路从事二手车交易已经有七八年,今年的疫情让他的车库内堆满了货。
某二手车精品名车馆总经理 曹路:对交易量量来说的话 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像往年的话 这个时候一个月成交量大概在30多台 现在一个月的话只有10几台
扩大汽车消费的“十八般武艺”
数据显示,有33%的经销商认为2020年上半年其所属的经营企业预计亏损;另有40%的经销商则认为,利润要比上年同期减少逾30%,所以不管是普通的汽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亦或者二手车,疫情之下,似乎都在经历着严冬。如何自救,成了现阶段每个汽车经销商最重要的事情。
万邦新能源北汽广汽展示中心销售经理 俞梦琪:政府的 我们只能跟着政府的节奏去走 我们自己本身客户过来买车  我们针对“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会有政策上的补助 基本上享受终生保养免费 像营运类的客户  我们会赠送前4万公里的保养  充电费这些东西
江苏宝尊集团副总裁 孟涛:我们每个品牌 每家店都在做抖音啊 包括这些新型的营销方式 来进行生产自救  我们更多的做一做全民营销  员工的转介绍啊 包括我们不断的制定一些针对车主的活动  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这个难关渡过去
广泰精品名车馆总经理 曹路:今年收车可能比往年要好收一点 而且价格相对低 我们可能会库存一部分车 等到市场复苏 可能比他们(新车市场)占优势一点…2020年有一个江苏省内  国四放开的政策 对我们收车来说比较简单一点 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据了解,在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事实上,从2月以来,中央多部委已经5次提过要稳定促进汽车消费,随后,多个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主要是以直接购车补贴、放宽限购政策和鼓励经销商展开增值服务等几个方面来救市。目前,我市汽车经销商在自救的同时,也正静等地方政策。
万邦新能源北汽广汽展示中心销售经理 俞梦琪: 广州 对于所有新能源车子  有地方性补贴最高1万元 我们江苏在日后可能会 对于新能源车销售以及救市各方面 其它举措方面的同步实施
江苏宝尊集团副总裁 孟涛:我们还是希望地方政府方面 现在已经有这个声音出来 但是 具体还没有出台  对于汽车的一些优惠政策  我相信 国家一定会有宏观性的(地方)引导政策
虽然疫情在短时间内给汽车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和下行压力,但相信影响是暂时的,经过调整优化以后,中国汽车市场将逐步恢复,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