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王岩松:真正的“面壁者”

时间:2020-04-29 20:37:06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王岩松:真正的“面壁者”
古代壁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古人的生活、信仰,能保留至今的都日渐沧桑或藏地偏远。虽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流传了下来,但更多的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减、湮灭。今天我们就去见一位在江南生活了十多年的北方汉子,他的大半辈子都在保护文物,传承壁画;他花了20多年把流失海外的壁画作品“画”了回来;他用行动讲述“匠心”二字。
现场:王岩松:材料都是取自大自然的东西 你看 土啊  沙子啊  麻刀啊 都是自然的东西 这些东西呢 一个是比较容易得到 还有一个是他们(古人)确确实实认为是画壁画非常适合的材料
57岁的王岩松专心捣鼓着泥土,作为一名在常州生活了十五年,并落户江南的的山西人,他的身上既有西北汉子的爽朗大气,又兼具水乡的温润精致。
王岩松:山西比较特殊 因为它保存的古建筑非常多古建筑里面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壁画,…你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氛围之中,也就是不去关注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确实对这个东西情有独钟
现场:记者:您这个泥从哪来的?(王岩松:这是山西的土)山西的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区别吗?
王岩松:山西的是黄土 我们这边的土发黑…等它快干的时候 我再压一遍  它就光滑了…这都是石头,这都是我们从自然界里面采集回来的,一些能做颜料的石头。…有一些我们就亲自自己来做 做的话呢,先要把这个原料,比如说我们做到这个绿颜色的 绿颜色是孔雀石 先把这个孔雀石挑出来 挑品质好的 …把这个打好以后,放到水里面去沉淀,然后他最底下的那个颗粒比较粗的 沉到最底下 然后一层一层的 最上面的它越来越细 然后实际上最上面的越来越浅 绿里面有头绿,二绿三绿 四绿 头绿是最绿的…所以我们等于是还原古人的工艺和材料
需要的颜色自己制作,哪里的壁画就用哪里的土,这是王岩松的“习惯”,也是他尊重传统、传承技艺和研究古代壁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说,早期的王岩松由于生活环境和工作因素,对传统壁画的“喜爱”杂糅着一见钟情的惊艳,那么,在1996年,他参观了在日本的“丝绸之路”美术展后,这份“爱”则加入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情怀。
王岩松:它实际是世界上有十几个国家参加的 然后有30多个博物馆,里面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在东京都美术馆做一个专题的展览。那次对我感触比较深…其中有很多就是被盗出去的 …那么我就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管他是从研究的角度,从比对的角度,从这个资料的搜集角度去做 只是没有任何想法的,没有功利的,那样的一些念头,只是说想把它画回来,
 2005年,王岩松来到常州,成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副教授,随身携带的除了大量的壁画研究材料外,还有他临摹了几十年的“海外流失壁画”。
现场:王岩松:这张画是被一个日本人 商社 把它买走 买走以后 他又把它做成一个可以卷的画 封了6块 我现在是6块,他当时也是分了6块 那么把它分成6块可以卷的 倒卖到了加拿大,所以说他这样的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故事,本身就是历史,这样一段历史如果我不画出来 我就不知道
记者:像这样一块壁画 您辛苦了多久 就6块
王岩松:这6块是我们有同学(带着学生)一起画的,一共画了三年
作为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王岩松的“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于2018年开始在全国巡展,130多幅壁画,从公元四五世纪延续到元明时期,跨度有一千多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感受到了传统壁画的博大和精美。
王岩松:实际上当时并没有想到说要搞这个展览,只是就想画,…随着我作品的逐渐增加 然后有一定的量以后,我会不自觉的对他进行一些比对研究…如果是都想把它画回来,不是我这一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说要有一些力量,有一些人才的储备,要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件事业,或者是利用这些传播手段 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在中国之外也有我们中国被流失流失出去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王岩松来说,描绘太过细致的线条已经开始吃力,所以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培养下一代上。
王岩松:传统壁画研究所它是以这个工作室的形式出现的工作室制,它使得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 然后利用一些项目来把人才培养出来,所以我们的理念就是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 这个是我提出来的…古人也有那种师傅带徒弟的班子,而我们在这个里面也是这样的…他们都能独立承担一些传统壁画的一些工作,有一些上了研究生走了的,然后有一些是到社会上,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范滢:他在学生的认可度上还是很高的 他带领着整个的壁画创作团队 在壁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承担了国家艺术基金和省艺术基金的科研项目 很多同学通过跟着他亲身实践  也为我们传统技艺培养了一代人才 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弘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王岩松:我不能叫螺丝钉,我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铺路石
时间的流沙可能会覆盖部分的文明,但无法磨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到了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如今,“传承”已不光光是种口号,而是许多像王岩松这样的艺术人、匠人和大师们想要保留的“火种”,在这一块又一块的铺路石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终会走的更稳更远!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