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武进人 徐锡澄:书写快意人生

时间:2020-05-02 20:26:56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他生于武进普通农家,一路成长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他的一手书法,惊艳世人。为采访到他,连线记者专程奔赴北京,听到是从家乡来的记者,徐锡澄高兴的拿出溧阳白茶来招待。穿过茶香弥漫的记忆,我们和他一起回顾成长经历。生活连线大型访谈节目《武进人》,今天一起走进徐锡澄。
徐锡澄二哥 徐锡元:这栋楼是1910年左右造的,我爷爷造的,我爷爷不识字,但是勤恳,肯苦,力气大,非常节省,省吃俭用
这栋始建于清朝末年的二层小楼位于遥观镇印墅村章道桥,虽然已整修过几次,但外观基本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和周围其他楼房比起来相当有年代感。1943年,徐锡澄就出生在这栋楼里,因为是7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全家上下都非常疼他,不过在他三岁时就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徐锡澄二哥 徐锡元:当时他(徐锡澄)生了一个什么病,没有医疗条件,已经躺到蓑衣上了,而且我爷爷已经喊了村上一个人,买了一口小棺材,摆到他(徐锡澄)的脚边,准备后事了,正当紧要关头,我们一个亲戚来说,桥底下谁家去常州请来的一个医生,你快点去叫他来看看,那个医生就到了我家,看了说还有救的,马上就帮他(徐锡澄)打了一针,过了两三个小时就有生气了
坚持打了半年的针,徐锡澄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时至今日,关于当时得的究竟是什么病,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在徐家看来,正如古语有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的徐锡澄果然成为家里最有出息的一个,一路做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此外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徐锡澄的这份聪明,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已初见端倪了。
徐锡澄:我父亲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就种地,再后来当过学徒,还经商,我母亲很了不起,是个文盲,但是很勤劳,特别明事理,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哪怕家里吃饭都困难,她还是要送孩子去上学……那时初中的时候还有几个老师,有一个叫史光新,有一个叫邵伯华,还有潘英达,那时老师写板书写得好,我们同学都在下面,就跟着学那个板书……1957年的时候还能去外地中考,我有一个姐姐,那时候在无锡做工,我想想到无锡去好一些,就考上了,考上无锡一中也不容易,无锡一中那时候录取很困难,能考上也算是很幸运了
连线记者 张敏:那时候大家都梦寐以求想上北大,您也有这个想法是吗?
徐锡澄: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建议我去考北大中文系,其实那个时候学校想把我留下来当老师,1960年那个时候师资缺乏,我没有接受,我那一年是17岁,我想想我有自知之明,我17岁怎么去当老师啊,另外我也想多学点东西,继续学,读书,高考完之后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接到录取通知了,不是北大,是哈尔滨军工,可以说是喜出望外,上军工就等于是参军了,光荣。
严肃的工作态度、严密的学习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严整的生活秩序……哈军工的军事正规化校风让徐锡澄记忆犹新。1961年,军队院校调整时,徐锡澄所在的工程兵系被划出去,单独成立了“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他也就随校来到了古城西安。1964年,表现优异的军校学员徐锡澄入了党。1965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徐锡澄被选拔留校,在那届毕业生中,能够留校的仅仅只有两人,徐锡澄先在教研室工作,后又被调至校政治部。1969年,徐锡澄转业到了无锡机床厂,从车间的普通工人做起,白天向老师傅们学习“车铣刨”,晚上回去就潜心练习自己喜爱的书法,潜心临帖。
徐锡澄:严格,非常严格,军工那个时候还是陈赓大将当院长,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有些东西的养成啊,主要是在那个阶段,主要有几项,一个是理想信念,那时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个艰苦朴素,不能奢侈,不能追求奢靡,另外还有军容风纪,当兵要有当兵的样子……后来那时候还不叫转业,叫复员,从城市入伍的回城市,从农村入伍的回农村,到城市当工人,到农村当农民
连线记者 张敏:您是去了哪里?
徐锡澄:我是回到无锡,因为我是无锡过去的,念高中的时候集体户口就在无锡一中,根据这个所以是无锡市接收我,我去了无锡是在无锡机床厂当钳工,是正儿八经当钳工,在工厂六年,说老实话有不少收获,学了一些技术,另外也切身体会了基层工人的喜怒哀乐,那六年几乎所有的晚上,包括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是写字,临摹字帖。
  
1975年,徐锡澄被选调到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此间15年,徐锡澄从秘书做起,直至位居副厅。1989年,徐锡澄被调至江苏省总工会工作,1992年,担任江苏省总工会主席。在徐锡澄主持江苏工会工作期间,有过和基层工友们朝夕相处经历的他,始终坚持“把目光朝下”,突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个职能,加大维权力度。当时的江苏工会在“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大调整劳动关系的力度”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许多工作都颇有创新意味。1997年12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二届五次执委会上,徐锡澄当选为书记处书记,次年,在全总第十三届执委会会议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在全总担任领导期间,徐锡澄先后分管过基层工作和外事工作。而最让徐锡澄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6月23日,第九十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他当选为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副理事,这也是中国工会时隔12年后重返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机构中唯一由政府、工人、雇主三方组成的组织。
徐锡澄:那个时候我就在江苏省提出来,正好是《劳动法》刚刚颁布,提出来“一法三加”,“一法”就是在省委领导下,坚决贯彻《劳动法》,“三加”就是加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加快步伐组建企事业的工会,还有一个就是加强自身的建设……中国工会有中国工会的特点,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这一条是必须坚决贯彻,不能动摇的,但是工会有工会的特点,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工人提供服务
记者 张敏:从江苏省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您也见证中国大小企业工会的成立和发展吧
徐锡澄:现在工会的组建率以及入会率不断的上升,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个厂务公开吧,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搞起来的,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还有一个亮点,2002年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副理事的竞选,我们竞选成功了,很困难,西方工会一直打压我们,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会外的,会内的,第1轮选下来,他要选19个副理事,18个都当选了,还有一个名额,我们和以色列都是71票,平票,所以就是这两家单独再选一次,再投一次票,结果我们是绝对优势压倒了它,当时结果宣布以后会场上一片欢腾,参加会议的人都说,很像那一年我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非洲的工会,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会,几十个人都过来和我拥抱,和我贴面。

说起徐锡澄,他被大家所熟知的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书法艺术家,几十年孜孜不倦,醉心翰墨。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曾评论徐锡澄的书法由名人书法到书法名人的转变。2003年,已经退出工作岗位的徐锡澄做了两件事:出版了书法作品集《徐锡澄书法集》,沈鹏题签,荣宝斋出版;并在扬州与友人蒋永义举办了书法展。这次展出,江苏书协主席尉天池作了如下评述:“挚友锡澄书法作品,属清健、清新、清逸、清明型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清气洋溢。而富有清气,是书法具有高品位的基本点,也是书法文化的品格所在。”2005年徐锡澄在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书法个展,其中一幅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他还相继出版了《徐锡澄草书集》和《徐锡澄书法作品集》;论文《草书性情论》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走进位于北京顺义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还悬挂着徐锡澄创作的巨幅草书作品--《沁园春·雪》。
北京徐锡澄:这首词是非常有名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现如今徐锡澄常年居住在北京,不过每年清明他都会抽空回家乡扫墓,顺带回老宅转转,因为这里是他的根。虽然很小就离开了武进,但是徐锡澄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武进话,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活动和建设,家乡的文化交流他也时常参加。   
记者 张敏:有人评价您的性格是沉稳又低调,但是您写的是大草书,我们当时也很惊讶,也很意外
徐锡澄:这个写草书跟人的外在表现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还是看内在的东西,平静背后会有波涛,草书的精髓在于自然表达心情,不做作、不刻意,第一草法要对,对于每一个字它都有规范,这个你必须要正确,第二线条必须要有力度,要沉得住,不能滑,不能飘,第三结字要有特点,草书不能四平八稳,但是很自然,第四章法,章法是变化无穷的
记者 张敏:您也经常回常州,您应该也非常关心家乡武进的文化建设
徐锡澄:对,武进是文化之乡,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就是中国的两院院士什么地方最多,论省是江苏最多,还特别讲到武进,出过多少多少状元,我觉得作为一个武进人来说还是非常骄傲的
徐锡澄总结自己是儒雅其人,苍秀其境,做人温文儒雅,写字苍劲俊秀,见风骨、见精神、见人格,才是书法的正道,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如今的徐锡澄更多的把时间赋予书法,与瀚墨相伴。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