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货船成功试航 |
时间:2020-05-08 20:38:11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今天,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货船在中天钢铁厂区内的中盛码头下水试航,这标志着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广泛使用,将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来看记者刘晓科现场发回的报道。 连线记者
刘晓科:我现在是在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电动货船中天电运001号上,上午11:18,船只开始缓缓驶入长江支流之一的西流河,这艘船利用船载动力电池替代航行燃油主机,实现了货船运行、停靠全过程的零污染、零排放。 有着20多年航运经验的夏舜平担任本次试航的船长,他说电动船开起来更舒适,也更方便。 船长
夏舜平:我们以前是柴油发动机,是按仪表拉的,现在看电子显示屏,还有声音也比较静音。 上海丰滋新能源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张航:当前电机温度,驱动器温度,当前时速,还有至关要紧的电池单元存储的,还有多少能量。(如有故障)在屏幕上就有报警的,就要报警的信号出来,速度反应是以毫秒来计算的,船员很快就能观看到了,而且我们报警有声音报警,还有光报警。 这次千吨级电动运输船成功试航是对内河水路运输散货船的技术革命,由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双电”驱动,整船电池容量1458千瓦时,相当于40辆电动车,通过岸电充电2.5小时,可续航50公里。 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
高一平:开创了国内内河运输先河
每年如果按照150个航次来计算,它每年消耗的电能是45万千瓦,折算成燃油,就是20多吨,就是每年一条船可以节省20多吨的燃油消耗。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试航,为中天下一步的绿色船运奠定基础。 据了解,江苏段是整个长江流域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目前90%以上水运船舶采用柴油动力做推进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排放等仅次于燃煤发电厂和机动车辆排放。近年来,国家电网积极开展沿江以及内河港口配电网建设,目前省内累计建成各类岸电系统4918套,助力打赢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战。 国网常州公司副总经理
陆立民:首先要把这条船做实用化,把技术实用化,工业实用化,然后我们在其他地方再进一步的推广使用。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进一步做好电能替代用电,来代替其他能源方式来减少对社会的污染的排放,进一步促进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
范晓峰:后期如果电动化船舶在规模化使用以后,应该来讲,对整个内河航运的能源结构的调整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整个绿色行业的发展也是会带来非常大的作用
特别是会对长江的内河流域,整个航运污染治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以前只知道电动汽车,没想到现在有了电动货船,新能源正在一步一步扩大实用领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