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全国助残日》助残成“全” 一起小康

时间:2020-05-18 20:41:57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今年5月17日,是全国第三十个助残日,主题是“助残脱贫,决胜小康”。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必须补齐这个短板。多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助残扶残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助残扶残氛围,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就业方面,都为残障人士打开了属于他们的“门”,搭建了适合他们的“桥”,来看今天的生活超视。


无障碍设施改造:让残障人“有爱无碍”
春夏之交,各个小区风景如画。清晨,家住湖塘镇御城小区的陶陈祥总要下楼“溜达一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说,两年前在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双腿残疾,之后一直宅在家中,几乎不出门。
陶陈祥:以前没受伤的时候,不了解,受伤以后,发现我们周围的残疾人非常多的,轮椅出行,或者拐杖出行的人员还是非常多,有一些公交车站台,我们都上不去的,那么地铁现在是无障碍的,可以上去。
去年12月份,区残联和同心驿站的工作人员为陶陈祥订制了轮椅的电动牵引,这等于给他装上了“两条腿”,他终于可以不用再继续做个宅男。
陶陈祥:活动的范围广了,出去看看,买买东西,第二个有了这个牵引车头,出门的信心也大了……感觉跟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
金鸡花园的姚文琴家正在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收尾工作,50岁的姚文琴患有精神分裂症,因为要照顾她,丈夫邢学荣也只能偶尔出去打打零工,之前住的是毛坯房,非常简陋,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区残联和同心驿站为其申请了无障碍改造基金。
姚文琴的丈夫 邢学荣:以前是毛坯房,现在改造,就是重新装修一下,主要就是墙体 厨房间 卫生间。家庭环境改变一下,精神面貌要好一点,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
区残联康复科科员 何嘉逸:无障碍改造大概从2012年开始的,每年残联会为残疾人的家庭,提供无障碍设施改造,去年是58户困难的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一个是方便出行,一个就是居家的时候,方便生活。
到目前为止,无障碍家庭改造已经达到1000多户。此外,今年区残联还积极推进康复社区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简易康复技术培训等康复服务。
高新区马杭社区党总支书记 蒋元兴:我们社区到现在一共有76个残疾人,今后我们把残疾人都汇聚到我们这边,上面有几个功能室、康复室,提高我们残疾人对今后生活的信心。
区残联康复科科员 何嘉逸:这里到时候会配备一些康复器材,开始是设立几个点吧,然后逐步在各个社区铺开,为社区里的一些残疾儿童,或者持证的残疾人,他们一般只会在社区活动,在社区依托基层的卫生服务中心,来做基本的康复。

心家园:筑就残障人士“精神乐园”
现场画面:有人唱戏的画面
武进区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文贤:因为今年疫情期间,很多残障朋友是不能来参加活动的,也不能参加聚集性活动,那通过录制这样的视频,发到群里给大家看一下,因为17号是我们的全国助残日,希望通过这个视频带给其他的残障朋友,一个愉悦的心情。
来录制视频的,是心家园文艺队的成员,51岁的蒋小莉是文艺队的队长,表演大方自然,不过她说两年前,自己可不是这个样子,因为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感到很自卑。
“心家园”文艺队队长 蒋小莉:自卑呀,不敢走出门,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后来加入心家园以后,看到他们残疾程度都比我严重,当出去的时候,他们特别乐观,很开朗,那时候让我心里有所感动,我觉得我好像也要改变一下我自己。
就这样,通过心家园这个大家庭,蒋小莉找到了精神寄托,不仅愿意出门了,而且还挖掘到了自己的特长。
“心家园”文艺队队长 蒋小莉:就是慢慢跟着他们,觉得自己在唱歌方面,还是有一点天赋的。就拿我老公的一句话说,自从你加入心家园以后,好像你走路都自信了。
“心家园”的创始人王文贤,曾经全身80%以上被烧伤,成为一名重残人员,但她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通过努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且于2014年成立了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想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抱团取暖的平台,但是六年来,大家给了她更多惊喜,残障人士不仅仅是受助者,有很多也成为了社会的服务者。
武进区心家园公益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 王文贤:每一个月有集体生日会,每年参与的话,有8000多人次。然后我们还带动轻残的朋友去照顾一些重残的,失独的老人,这个是常年在开展,一共有45个家庭。残障人接纳自我的同时,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

助残就业:脱贫奔小康
武进区励志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负责人 周武杰:怎么只放上去
小马:我没看见
周武杰:这个全串上去了 但是你没扳脚 看到没。
武进区励志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负责人 周武杰:像智力残疾的孩子 忽然之间让他这么安心的坐在那里做这种电子产品 这是一个挑战。他第一天来的时候 都是装一个零件 所有的板只装一个零件 然后第二天开始做第二个零件 13个零件做完以后 第二批班拿给他 他就知道第一个零件装在哪里 第二个零件装在哪里 他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也就是我们可能做一块板 一块板下来就知道 这个零件怎么装法 他们可能要一百块板
记者:100遍
武进区励志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负责人 周武杰:对 100遍 100遍要乘以6 一个上面有6个产品 就是600遍。
52岁的南夏墅人周武杰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11年前从深圳创业回到常州后,因为感同身受,开始探索助残就业之路。从一开始的碰壁失败,到渐渐与企业合作,给残疾人提供加工活,也就是辅助性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目前已累计帮助500余名残疾人脱贫,其中200多人因收入提高退出了“两项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19年,在区残联的指导下,开始建设武进区辅助性就业资源项目调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武进区励志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负责人 周武杰:辅助性就业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你不到企业去就业,企业是不给他交社保的,他就没有保障。这里将成为一个残疾人集中安置就业中心,等于说我这个地方,像某某厂的车间设在这里,我们生产的是他厂的一个产品,我们这些残疾人在这里工作,厂里帮他交掉社保,最低工资保障,再根据工作的产量计件,把工资加上去。
同时,周武杰还率先在学府东苑开了家互联网+实体店,卖的都是残疾人自己制作的商品,解决附近无法出远门工作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赵素贤:两条腿都不好的,就是因为小时候小儿麻痹症,一直到腰椎,连身都不会翻的。有一份工作,自己活得也有价值,也能体现我们的能力吧 周总给我们这个平台,我是很感谢的。
据了解,我区共有16984名持证残疾人,目前已建成16个残疾人之家,3个扶贫基地,6家儿童康复机构,去年残疾人自主创业达到19人,截止到今年5月份,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1011人,残疾人脱贫率达到98%以上。助残、扶残、惠残,不仅残疾人自己在努力,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始终在行动,在这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众志成城。
区残联理事长 顾树民:我们残联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聚焦创业就业,建好残疾人之家,今年我们准备建设11个乡镇街道的残疾人之家,做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社区残疾人提供340个左右的岗位,打通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第二,聚焦惠民服务,实施社区康复提升工程,今年我们准备联合乡镇卫生院,在前黄 礼嘉 嘉泽和高新北区,建设部分社区康复工程,为残疾人助残服务,提供就近方便的服务。
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使他们安居乐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助残这条道路上,很多人越挫越勇,始终如一,他们的坚持,不仅仅改变了众多残疾人的命运,更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环境。助残脱贫,决胜小康,众志成城,唯有这样,才能让残疾人实现“不残缺”的人生价值,真正过上充实、精彩、有尊严的生活。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