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厦门高级育婴师摔死9个月女婴事件余波未平,前不久溧阳又发生了保姆闷死老人案,接连两起命案,很多人都不太敢请保姆了,那么家政市场的安全究竟该如何保证呢?来看报道。 溧阳保姆事件案发之后,连线记者走访我区多家家政中介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对市场上的家政中介进行规范。 家政中介负责人1:他就是上门来帮我们登记,对这个上岗的人都要查,是不是有前科?你犯过什么罪? 记者了解到,市区家政市场归属常州市人社局进行管理,我区则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区人社部门只对家政职业技术培训进行管理,相关登记工作虽然也是人社部门在做,但是不少中介告诉记者,很多家政人员即使是有人社部门下发的相关资格证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少会有中介去查验证书的真实性。 家政中介负责人2:这个证我们不查,没有查过,这个都是全国统一发放,像我们的月嫂证,不都是这样子的嘛。他们都把照片传过来、发过来给我们一看,我们给主家一看,就这样子。 令人堪忧的是,家政行业并不硬性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就连现存的证书都在逐步取消。 武进区人社局就业中心培训管理科副科长
蒋小飞:养老护理这个就没有了,家政服务的也没有,现在只有一个育婴员、育婴师的有证,这个证到今年年底,这些资格证书,全部会取消,下一步会用职业等级证书来代替,具体哪些工种,目前还没有出台。 那么家政人员的身份真实性、安全性又该如何来保证呢?就目前来说,也只有依靠雇主家中自行安装监控来进行监督。 家政中介负责人1:有的人家没有监控的,也要想装一个这个东西。 武进区人社局就业中心培训管理科副科长
蒋小飞:以后就是在我们这些课程当中,会加入职业道德,还有就是法律法规这一类的培训课程,逐步在增加。 连线微评:法律机制联合发力
杜绝“问题保姆” 从杭州保姆纵火案,到溧阳保姆闷死老人案,一件件一桩桩令人发指的保姆杀人案为何屡禁不止?去年8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希望在全国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建立省级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等举措,且不说平台的建设需要时间,我国家政市场一直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不仅雇主维权困难,家政人员本身也经常遭遇超时劳动、拖欠工资等问题,社会急需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保姆的权益并规范他们的职责范围,只有法律和制度机制完整,才能杜绝“问题保姆”的出现,也能更好的保障家政从业人员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