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人》周锡生:从媒体人到大学教授(上) |
时间:2020-05-23 21:35:12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谁掌握发言权就掌握主动权。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新华社迈向世界级通讯社的过程中,同样有一位咱们武进人的身影,本期《生活连线》大型访谈节目《武进人》一起走近新华社原副社长周锡生,听听他的故事。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病毒席卷了神州大地,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了白岩松《新闻1+1》采访,确认病毒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在事件最初,“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疗新冠肺炎”“生活物资短期需要抢购”等谣言开始在网络上传播,鱼龙混杂的信息量爆炸式地扑面而来,公众亟需权威性的报道与解释,一度被唱衰的传统媒体,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中,以其专业性与权威性占据了媒体报道的主体部分,无论是中央主流媒体的即时性权威消息发布还是各省市主流媒体的报道,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重大公众事件的报道中,依然无可撼动。 访谈现场: 周锡生:新闻采写,它一定是5个w,你一定要交代清楚,现在写文章是不需要了,上来就写,根本不需要5个w,新闻要素不全。(网络时代)谁是记者?谁是编辑?搞不明白了。媒体是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的,媒体不是个人的日记啊,谁都可以去办的,是吧?所以你的每一个发言,必须谨言慎行,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新闻说到底,我刚才讲的是要有内容,所以必须有内容为王……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一定是他的生命线,所以一定要加强内容的创新。……所以传统记者不要担心,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你比如文采,不是你稍微学一下文采就可以出来的,那是需要有非常多的文字功底的积累,唐诗宋词加上各种成语、各种的构思对不对?这个发一个微视频、短视频,那是找个角度的问题,本身没有那么多内涵。 连线记者
张宁:您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周锡生:媒体要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发展出路的,但反过来创新一定不能忘了初心,更不能忘了核心。媒体的核心是什么,媒体它是大众传播,你传播要有内容,不传播内容那你传播什么呢?对不对?其他的那些东西包括这个推特、两微一端、这个抖音、快手,这些东西短视频、小视频嘛,它只是一个表现的形式,他跟你整个的那个不是一回事啊。你比如说你们搞电视的,有些是历久弥新的,很多年依然可以看,它是有内容深度的,有的只是轰动一时的东西,可能量也挺多,但是如果你这样去考核,你最后全部是干这事儿,还要你的专业媒体干什么? 周锡生,1954年12月出生于武进横林,原新华社副社长、新华网总裁兼总编辑。曾任常驻美国国会、白宫、五角大楼、国务院、华尔街记者和联合国记者。曾多次担任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国访问报道随团主要记者。现任东南大学人文社科院士级“资深教授”,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家战略研究院联席院长,并担任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东大网络安全学院首席科学家。对国际问题、国际传播、一带一路、互联网、新媒体、媒体融合、网络舆情,以及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有深入研究。从武进横林的小村庄,走上国际新闻舞台,这或许与周锡生学生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时事热点的关心有关。 访谈现场 周锡生:因为当初的我呢,每天的这个报纸我都看,当初还有这个红旗杂志,有的话我就看,对那些时事政治的学习还是比较关心的,(老师)他们也经常勉励、鼓励我说,不要轻易回农村去干活,你还得要抓紧学习,你的情况呢还是不一样的,要相信这个国家还是要发展的,所以学习不要放弃,所以这样子,我平时还是比较抓紧学习的,对当初他们的话呢,是听明白也没有完全听明白。那时候叫工农兵学院,他是推荐的比例非常少,我们武进县有66个公社,原则上的一个公社里面可能推荐有一个名额是上大学的,我记得当初在横林中学高三的这个二班还是一班,那个教室进去了十好几个人,都在那里考试吧。让我们每人做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大概就是围绕这个上大学嘛,自己写一篇,我写了一篇题目,这个我一直记得很清楚《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 连线记者
张宁:那您后来是在工农兵学院考的上外? 周锡生:我那个时候在县委工作队,说你第二天到常州市里去,常州博爱路三中,有人要见见你,这个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我就很早就起来一个人从那个地方,从遥观开始走,一直走到雕庄再摆渡到了冶炼厂,从那个地方再到白家桥,然后再到水门桥,找到了这个博爱路的三中,就开始去参加考试了,我也不知道进去一看,坐了几个人中间有一个是我中学时候的英语老师叫张玉棠,拿个报纸出来,人民日报让我念一下,听听口齿怎么样?那个时候的普通话,我念了以后还比较顺溜,所以这几个人看了以后,相互看了一下,说念的还比较顺,英文也简单的考一下。……发榜的通知都来了,其他人都有了。所以这个考大学,还不仅仅是一个考上一个什么大学的问题,是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人生。旁边有人说嘛,你看早就跟你说了,不要去考,你非得去考,不会要你的,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到当天晚上有个老头回来了,这个老头是我们村上天天上街的,说有你一封信,你看上海外国语大学,然后我拆开来一看:周锡生同学,你已经被我校什么录取了,英语系英语专业,我一看我那个时候哪懂什么英语系英语专业了,只要有个学校就不错了。 连线记者
张宁:那您等于是零基础开始学英语? 周锡生:年龄我们去的时候也不一样,来自五湖四海工农兵嘛,有的人英语学习,他有的是老三届了,他的英语他学过的,学的挺好的,有相当水平。所以第一年下来,因为我们英语系是10个班,每一个班20个学生,达到了一般的水平;第二年达到和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水平;第三年就达到和超过了极少数的水平,考试在年级里面的话,一直就相当领先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