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武进大地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强富美高”的美好蓝图逐渐转变为生动实景。从今天起,生活连线将带您一起打卡美丽乡村,感受“强富美高”新武进。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前黄丁舍村西塘。 航拍+音乐 现场:连线记者
刘晓科:我现在是在前黄镇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西塘西塘,这个名字它有什么来历呢?杨书记,可以告诉我们一下吗? 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西塘村民小组因为村西头有个池塘,因而得名,叫西塘。 现场:连线记者 刘晓科:那么现在西塘最有名的是什么? 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西塘最有名的就是百亩荷塘啊,村民把土地流转给种藕的种植户以后,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而且环境也好了,风景也更优美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风含翠缕,水荡荷香,看着眼前的景色,虽不是夜晚,却让人仿佛走进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荷塘承包户
陈立英:村上老龄化,田全是给外地人种的,杂草很多,我老公看了,这么多田,好像看上去一点都不舒服,他说要不我们拿下来吧,我说你拿下来首先要考虑的,我们种什么呢,我们田里就种点藕吧,花开了,叶子很清香的。 2017年,陈立英和丈夫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又没有种藕的技术,但他们却没有畏难,反而兴致盎然。 荷塘承包户
陈立英:刚刚退休,又要上岗了,我说笑的,本来我要休息了,我又有新行业,我又要学习了,新行业,你什么都不懂,全要学。 但是很快,陈立英的一腔热情就被泼了冷水,第一年,钱投资下去,荷塘也美不胜收,但是到了莲藕收成的时候,销售却并不理想。 荷塘承包户
陈立英:租金算上是1000元一亩地,但是我亏的,我收不到那么多成本,后来到第三年,我就跟人家学,问的呀,交流的呀,人家说里面套养龙虾,还有河虾。 就在陈立英苦于寻找发展时,机遇悄然而至。陈立英这片荷塘占了西塘村民小组将近三分之一土地面积,村里因地制宜,决定依托荷塘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特色样板村,改善全村的生态环境。 现场: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这里就是我们的污水处理点,我们整个西塘村民小组的生活污水都经过集管以后,就汇总到这个地方,然后经过那个提升泵站,然后经过一格一格的处理,最后到这里,然后从这里排放出去,排放的标准以及达到了国家三类水的排放标准。 画面:老百姓在水里洗东西等等 现场: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原来这个地方是一条臭水河,河边杂草丛生,搭满鸡鸭棚的,后来我们经过整改以后,家家户户后门口都修缮了这样的小道,然后老百姓吃过晚饭以后,就不要去打麻将了,也不要刷手机了,可以到这里散散步,看看风景。
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村民
孙琴妹:现在干净了,蚊虫都少了,苍蝇,蚊子少了。想不到会弄到这么好,快点,你到我们村上来看,很多花,好看呀。 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村民
蒋兴南:环境好了,绿化也好,现在也不比城里差啊。 画面过渡 现场声: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烧饭了吧 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村民
朱桂芳:烧好了 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很香啊 这是咱们电视台的 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村民
朱桂芳:电视台的啊?好的,靠着共产党,我家的房子,下雨天都要漏水了,感谢他们为我们母子两个,看看啊,这个房子我们住的很幸福了。 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杨晓良:原来这户人家,母亲年纪也比较大了,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了,儿子因为小时候生病,一直是残疾的,低保对象,去年根据他们家情况,房子是在破旧不堪,已经是危房了,所以我们就出资,整个进行改造了一下。(画面贴改造前房子比较) 水清了,岸也美了,在两岸村民的房屋外墙上,彩绘“曲意荷风”别样雅致。变美的西塘吸引来不少游客和投资者,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四川人李庆看中了百亩荷塘,想在这里养龙虾,陈立英一拍即合,共同摸索套养技术。两个多月前,李庆在塘中下了几千只龙虾苗,还有一些河虾,现在部分已经上市。 龙虾养殖户
李庆:是在收龙虾,大笼子里的是龙虾呀,这个就是8钱到1两的,大概18元/斤,还要看规格,规格大一点,还要高一点。 现在平均每天,西塘荷塘里生态养殖出的近百斤龙虾都会被运往各大菜场和饭店。陈立英依托优势,在荷塘边也开了一家农家乐。 荷塘承包户
陈立英:现在客人来吃的,龙虾也是河里的,河虾也是河里的。村庄改造了之后,面貌变了,客人也有慕名跑来的,生意挺好的,昨天11桌人,我忙的不得了。来我这的客户,说你们乡下比我们城里都好了呀,空气又好,环境又好,跟个公园一样了。 前黄镇丁舍村西塘村民小组利用创建美丽乡村的机遇,“从无到有”开垦了美丽的江南荷塘,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更是给村民打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还没到荷花的暂放期,但是百亩荷塘映衬下的西塘是一幅生动的画,既有江南农村的美丽风韵,又有新时代农村的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