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快速恢复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当然,消费肯定需要花时间,之前就有很多地方试行2.5天小长假,而这两天,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提出的“一三制周假”方案又引发关注,对此,咱们常州市民是什么看法呢?来看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在提案中建议,改革目前的双休日为“一三制周假”,即一周为“大周末”公休三天、一周为“小周末”公休一天,并由单位决定大小周末的次序。这样既能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呈现出每周都有百姓度“三天小长假”的局面,对拉动消费将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 市民2:后面一个星期三天的话,就相当于一个小长假的性质了嘛。触动一些经济的发展,然后我们出游各方面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市民1:我是也愿意的,因为小长假的时候可以出去旅游旅游啊。 市民3: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有一个小长假了呀,就可以带小孩子出去玩,如果是两天的话,感觉也不够。 市民4:我觉得没必要吧,因为大家还是习惯了双休。 市民5:只有跟公务员有关系,跟老百姓没有关系的,(私企)不会执行这样的制度。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这种方案表示赞同。首先是不突破现有的假日制度。目前,我国法定假日已达115天,处于世界中上水平。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在不增加假日总天数的情况下,优化假日结构是可行的,操作起来也比较简便。而且相比于黄金周集中出行暴露出的交通拥堵、景点人满为患等弊端,日常的“小长假”可以提高旅游体验,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实现错峰出行,降低聚集风险的一个方式。事实上,在新冠疫情后出于拉动消费的考虑,国内多地纷纷出台相关细则,探索新休假模式。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吴向东也建议,在目前全年11天法定假的基础上,对没有法定假日的五六个月里,通过调剂周末双休日,每月凑成一个3天小长假;代表潘向黎则提出,将春节假期延长到15天。此外,也有一些省份在尝试推行早些年就开始鼓励的2.5天小长假,目的都在于用弹性的时间,换取消费的空间,以出行的空间,提振消费的热情。 市民3:礼拜五本来大家都不想上班,然后下午正好放假,就可以出去玩玩。 市民4:疫情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没有工作,你再放十天,他可能都会缩紧自己的口袋,如果经济盘活了以后,他哪怕下了班,他也会去买啊。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骆建建:对于一些公职部门,包括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它很容易推行,因为它实行的是财政支付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企业单位来说,因为每一天都有一个成本的问题,是不是能够刺激更多的消费,那反过来给企业增加更多的负担,那我觉得在疫情之下,这二者之间,通过假期来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可能要画一个问号。 骆建建表示,弹性休假制度的落实关键还是要强化配套制度建设。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职工轮岗、周休假规划报备等制度;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会管理工作;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对休假权益的保障作用。 无论是2.5天小长假还是“一三制”周休假,这种弹性休假制度的初衷是美好的,不妨先行先试,在试行和探索中不断完善,以激活休闲消费的潜力,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