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寻味江苏 蟹壳黄: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

时间:2020-06-12 21:29:11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白话诗,诗中的“蟹壳黄”,就是指的一种小麻糕,这种点心起源于江苏常州,以至于后来流传至江浙一带。寻味江苏,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品尝这道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  
蟹壳黄早期是老常州点心摊出现的一种小吃,因为形似蟹壳且表面金黄而得名,传统的蟹壳黄是用发酵面外加油酥作为坯,里面加入或咸或甜的馅料,制成扁圆形的小饼,外沾满一层白芝麻,将其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当时也有人赞扬道其为“未见饼家先闻香,入口酥皮纷纷下”,可见其皮的酥香脆到一种程度。
点心师 劳亚芳:蟹壳黄,吃起来里面酥松、里面软,外面芝麻很香的。
清朝末年,常州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后,相继吸取了各地风味小吃精华,几乎包括了全国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蟹壳黄也由此出现。后来,还流传到了大上海,成为了江南一带有名的小吃之一。早年间的蟹壳黄可是高档点心,富庶人家在摆宴之时会拿出来招待客人。有讲究的主人,会在这蟹壳黄里加入蟹粉,并唤之:蟹黄饼。到了后来,已经没人再用蟹粉,因为这小烧饼出炉时,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的大小,烤成金黄色,仿佛刚刚蒸熟的大闸蟹,所以得名:蟹壳黄。
现场 点心师 劳亚芳:面和油起酥。
50岁的劳亚芳,16岁开始学习面点,蟹壳黄,其实就是迷你芝麻烧饼。北方的烧饼,常为果腹垫饥的主食,一番大快朵颐之豪情。而江南的烧饼,讲究一个精巧,所谓点心,点到为止,锦上添花的。与苏式月饼不同的是,蟹壳黄用的是发面油酥皮,馅料不在多,只为搭点味道。好吃,主要在于酥香的面皮,还有满满的焦黄芝麻,仿佛只只蒸熟的蟹壳一般。
现场 点心师 劳亚芳:面和油起酥。
起酥是制作层酥制品的关键之一,面粉中和以食油,在案板上反复揉搓至光滑,这样制成的油酥,包在水油面里,是点心口感酥松的秘诀所在。
现场 点心师 劳亚芳:把糖和油充分的乳化、搅拌,这是水油面。
最早做蟹壳黄,用的是老面,仅仅用水和面,口感较硬。随着做法一代代改进,到了现代,蟹壳黄的外皮换成了水油面,白糖加油,以水和面,这样出来的口感更加松软。水油面揉到表面光滑,然后醒发5分钟。蟹壳黄要好吃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一定要酥脆,但酥皮又不能够一咬就散。甜的蟹壳黄吃起来要满口香,咀嚼时不可有粗糙硌牙的砂糖颗粒口感,里面的糖水不能烤到干。要做到糖水滋出来,恰好将融未融地化在了酥皮里,但不至于湿到让饼没有骨子。而咸的蟹壳黄要吃起来猪油香和葱香并存,还可以吃到一口湿软的小葱白段。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有芯子的那层要不偏不倚在正中间。最理想的状态是芝麻的那层与底边那层到达中间的距离一样。

为了增加香气,蟹壳黄的表面通常会撒上一层白芝麻,为了区分不同的馅料,萝卜丝馅儿上面会加撒一层黑芝麻。送入200度的烤箱中烤制25分钟,香喷喷的蟹壳黄就新鲜出炉啦。
如今,“蟹壳黄”已经成为江南一带的特色小吃,也随着游子走向了世界各地,但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一口家乡滋味。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