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王凌: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二)

时间:2020-06-13 20:31:29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同乡会涮火锅涮出破解学术难题的方法与思路,这是巧合,也是属于武进人的巧思。武进,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近代涌现出赵翼、恽南田、刘海粟等名家大师,现代更培育了50多位两院院士,他们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连线记者:张逸骁: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您觉得我们武进人有没有一种独特的品质或者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王凌:武进,人杰地灵。自己不能夸自己,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客观地来讲,相对来说,我们这边的人聪明。第二个淳朴。第三个实干。这是我脱口而出的三个形容词。其他也许还有,但这三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还有就是家乡的观念特别深。
正是因为对家乡怀有深切的感情,1998年,王凌发起成立了前黄高级中学清华大学校友会。2008年,他与学长潘建岳等一起恢复了前黄高级中学北京校友会。家乡,始终是王凌心中永远的牵挂。陆游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名句,而王凌,则是“年少不曾忘忧乡”。2006年在武进同乡北京新春团拜会上,时年35岁的王凌慷慨陈词。
王凌:我冒昧地做了一个发言,提出了3个口号:第一个是“武进人的骄傲”。那几年武进的教育真是让人非常欣慰,清华的数量连续3年是江苏省所有中学里面最多的。第二个是“武进人的思考”。武进培养、输送了那么多大学生到大学里面,尤其是名牌大学,那么有多少人能够回来呢?他们愿不愿意回来?他们就算回来能怎么做事呢?怎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这是家乡政府需要思考的。第三个就是“武进人的呼吁”。我用我的微薄之力做了一点公益,也取得了一点影响,但我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做。
【2020年1月18日凌志教育基金会2019年度颁奖大会现场】
2006年,王凌在雪堰成立教育基金会,取名“凌志”,意在让雪堰的孩子从小就具有成才的凌云壮志。15年来,共有1000多名雪堰优秀师生获奖,累计发放金额80余万元。仅雪堰就走出了10名清华大学学生、5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3名复旦大学学生,很多优秀教师也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王凌与他的凌志教育金传递着那份属于武进人的责任感,与奉献社会的精神。
王凌:为家乡做点事,尤其是教育方面,这是我到清华去读书,当个学生的时候就想的事。一个人要有责任感,要有社会奉献精神。我记得是在2005年的时候有一次回来,当时我问一个校长:小学有奖学金吗?没有,没听说过小学有奖学金的。我说这样吧:我个人行为,每年捐5千块钱,我来设个奖学金激励一下小学生,当时就说出去了。然后镇里的领导说好啊,我们配套,这样能做的更大一点,这一下子给我增强了信心。所以回到北京我就在想,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大一点,更好一点?后来我说,干脆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吧!所以我就开始“化缘”了。这个同学、那个亲戚,你出点,他出点……最后凑了几万块钱。然后2006年1月20日在潘家小学办了一个仪式,请了几个区领导,请了几个在常州工作的清华的知名人士,凌志教育基金会就这样成立了。(当时奖金)37000块钱。颁奖现场有个哥们给我发信息,拿过来5000块钱,最后成了42000元。
【常州市宣传片】
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牵动着王凌的心。2019年,常州市政府邀请王凌成为常州市大数据中心专家,王凌欣然接受。但对于身在异乡的武进人如何为家乡奉献力量,王凌也有自己的思考。
王凌:经济建设肯定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方面武进变化很大。我们有很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开区都有,落户了很多企业,产值都有很好的数据,人才也有,龙城英才计划相应的也都有……这方面的确也有一些成绩。但是问题是,作为一个在外面的武进籍人士,他怎么能够了解到这些呢?我信息的获取方式是:我想了解一下,所以我主动地去关注一下。那能不能由政协来做这个事情,有一些推送呢?武进现在还缺什么?武进还需要什么?没准我们在外面的人 自己正好是这个方向的,我能来奉献我的力量。虽然我不是做这个方向的,但我了解有些人是做这个方向的,我能给你举荐一些方向。
连线记者:张逸骁:您有没有考虑过回家乡工作?
王凌:我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们说你搬个家都是系统工程,又不是我人来了我就来了,牵扯很多方方面面。第二个,一个人要在他最合适的舞台上面去发挥他的能力。不过这几年我有意识地在培养常州籍的人才。我有两个硕士生,他们是前黄高级中学的, 他们已经毕业了。其中有一个已经在美国当助理教授了。还有一个去年毕业的(常州籍学生),在深圳华为。后年要毕业的一个博士生,是溧阳中学的,溧阳人。我作为老师的言行举止,可能多多少少对他们有影响。但是我们也得换位思考:现在的常州适不适合他们回来呢?这有他们的判断。作为我来讲,我当然是希望他们回来的。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就是武进这片沃土走出来的优秀学者王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王凌的亲身经历是一位学者对于大学精神的完美阐释,也是对社会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他就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破除黑暗,指引、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