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可以说是谈癌色变,癌症不仅会摧残一个人的身体,高昂的医药费更有可能拖垮一个家庭。在众多癌症之中,胰腺癌又被称为“万癌之王”,不少名人都死于胰腺癌,比如乔布斯、帕瓦罗蒂。为了寻找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在上海瑞金医院花了15年的时间,带领团队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胰腺癌1年存活率提升到78.3%,5年存活率达19.8%,为世界最高水平。《生活连线》大型访谈节目《武进人》,今天一起走近世界抗癌“领跑者”沈柏用。 沈柏用:我的祖父叫沈荣春,我的曾祖父是在常州武进地区,开一个酱油作坊的,我祖父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要到上海,当年解放前,全中国就两家铜棒厂,一家在哈尔滨,一家在上海,这两家厂能够做空心的铜管,其中一家就是我的祖父,武进人,是农村人他来这边开的,当时也是我们武进人非常骄傲。那么我祖父当然在上海居住的房子,是在济南路的复兴路,这是我祖父当年自己设计的,是我们武进人建的私家住宅,这个是一个民国的优秀住宅。 主持人
朱烨:您有没有回过家乡去看一看?对武进的印象,您是从哪些地方得到的? 沈柏用:武进我其实去的比较少,我父亲其实对家乡,非常有感情,他每年还要回去几次,第二个他们那些兄弟,
家住在常州,还有很多亲戚的,那么他们碰到的时候,都用常州话。
沈柏用,祖籍江苏武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1991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法文班。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尤其是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是国内最早将微创技术用于肝胆胰手术的专家。 民国年代,沈柏用的曾祖父在武进有一家酱油作坊。祖父沈荣春为了扩大家族生意,只身前往上海发展,并把目标瞄准实业,办起了铜棒厂。新中国成立后,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铜棒厂为国家民族实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至今这家企业依然存在。集父亲毕生心血的沈宅,作为民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平移依然矗立在复兴路和济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没有当一名实业家,却走进了医学殿堂,当了一名医生,沈柏用说,这是因为自己的生命,源自上海仁济医院两位德高望重的医生。
沈柏用:我的母亲有风湿性心脏病,其实是不能怀孕生孩子,王一山、朱洪生两位教授,给她做了心脏的手术,你想,60年代,一个心脏的手术,开胸的手术,高难度,使得我母亲得以健康康复,能够怀孕,我从小家里就让我知道一件事情,正是因为一个外科手术,你才能得以出生,所以我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外科医生。我是1985年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就是后来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书,我读医科,读到1991年毕业,毕业以后,我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法国留学,到1998年就从法国留学回来。我一开始选择的专业是做肝脏肿瘤的,我在法国的导师,是全世界顶顶有名的五个肝脏外科医生之一。 主持人
朱烨: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留在祖国发展? 沈柏用:1998年的时候,其实我们整个国家已经是非常繁荣,欣欣向荣的发展,这个是我不需要太多思想斗争,就做的一个选择。回来了以后,我一开始做的工作是肝脏肿瘤,当然在我们整个医学学科领域当中,肝胆胰外科经常是在一起做的,但是发展到最后,发展到越来越高层次,我们就变成专科化了。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公认的“万癌之王”,病程短、病情发展快、恶化迅速。胰腺的周围包围着重要脏器与血管,病灶极易转移,因此,胰腺癌手术复杂程度相当高。在外科医生眼中,胰腺癌手术更被称为手术中“皇冠上的明珠”。由于胰腺癌生存期短,对这类患者,国际医学指南给外科的建议是放弃。越是困难越向前。20多年来,沈柏用及其团队不断攻克、挑战、创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们将患者的胰腺原发病灶、肝脏转移病灶一并切除,手术中进行大剂量放疗,术后辅以化疗,2-3个月后再做体外放疗。这种手术后配合开展的“放疗+化疗+放疗”方式,成为全球首创,并被形象地称为“三明治疗法”。近年,沈柏用还大胆引入了国际上最尖端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首次提出了“隧道先行,自下而上,两翼外展,由近至远”的手术入路。在全世界都没有临床路径可循的基础上,他的团队开展了超过520台机器人胰腺手术,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其中1/3为胰腺癌手术。首次实施并完成国际上至今最大样本的“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得到了国际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的高度评价。一系列原创性治疗新方法的实施,使得瑞金医院胰腺中心的胰腺癌总体一年生存率从20%提高至78.3%,5年生存率从5%提高至19.8%,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 沈柏用:肝脏肿瘤的发病率在减少,因为现在小孩子出生以后,他们都打肝炎疫苗,但是胰腺癌的发病率却在不断升高,一个跟饮食结构有关,大家吃的好了,第二个是跟年龄有关,年龄60岁以上的发病率是整个人群发病率的5倍,那么这一块是治疗极其困难的这一部分,五年存活率只有5%。 主持人
朱烨:这胰腺癌顶着癌中之王的头衔,让很多外科医生望而却步,那么在工作当中,您遇到过怎样的挑战呢?
沈柏用:我们在整个的诊疗路径上,有一系列的创新,比如讲,我们把胰腺跟小肠缝的方法,那是我发明的,全世界胰腺都认,叫沈氏吻合法。用这个吻合法,使得整个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并发症遗漏的发生从16%降到2.3%。第二个我是在整个胰腺肿瘤当中,在全球最早引进一个微创治疗的理念。我们现在做一个胆囊切除,没有人开刀,我们打几个洞,但是胰腺做不了这个,胰腺手术太复杂,我用一个目前全世界最新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这个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完美非常灵活的非常精准的手术系统,肚子上一公分的孔打5个,我就可以把整个胰腺的手术完成,这个我们在全世界保持了最大手术的量,也因为这样一个工作,我现在被选为世界机器人外科协会的主席了,前任主席是个美国人。2020年全球的机器人外科大会,就要到上海来开。我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我把胰腺癌的存活率通过我的一系列的创新的治疗跟精准的治疗。我的五年的存活率是19.5%,比正常的要高将近四倍。 主持人
朱烨:您擅长的胰腺方面的癌症可以说是癌中之王,很多医生碰到这样的病例,都会退而却步,在就诊过程当中,有碰到很大的困难,或者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沈柏用:有,有太多了,一个年轻的女性,胰腺上长一个肿瘤,这个肿瘤,它像火龙果那么大,胰腺手术为什么复杂,胰腺的周围围绕着一堆生命的重要的输送管道,重要血管。肿瘤一长以后,就侵犯到血管,手术就动不了,所以生胰腺肿瘤,能手术的只有20%,那么这个姑娘,可以说全国几乎大的中心都走了,都说手术大概没法做,那么她就找到我,我其实当时有压力,但是不做手术,这个孩子就没有存活下去的机会,所以这个女孩子是我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做了极其缜密的准备,然后把肿瘤完整的切除,这个人到现在手术已经两年多了,非常好,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有必要去挑战瓶颈区的。
每天坚持查看病例,每年250-300台手术,这是沈柏用高强度的工作量。2017年,对于准妈妈张丽君而言,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26岁的她,刚刚结婚一年,怀有身孕,还有两个月即将分娩,却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当她到瑞金医院就诊时,脖子和额头已经有结节性的改变,这是胰腺癌扩展到整个身体的表现。面对家属的哀求和孕妇的崩溃,沈柏用用他掌握的所有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在保护孩子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延长孕妇的生命,让她可以安全地完成分娩,并尽可能多陪伴孩子一段时间。纪录片《人间世》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2015年12月22日,上海瑞金医院胰腺外科会议室。 沈柏用:让我有一点小失望,现在病理科把这两次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跟我们讲一下。 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
陈晓炎:因为冰冻切片,它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就是它的速度比较快嘛,所以它染色并不是那么清楚,石蜡的切片,这个是100倍,100倍下,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一些细胞是呈印戒样的,核是偏位的,有一些月牙样的感觉。 沈柏用:我今天做一个十年的回顾,两千多个胰腺肿瘤,从来没有碰到这个情况。 张丽君:我说如果让我去引产,我就跳下去,我说我不要引产,从来没见过我老公哭成那个样子。 张丽君的丈夫
韩诗俊:我家里的喜字还都没有擦掉呢,新房子就没住(多久)。 张丽君:我们给你起小名叫小笼包,因为爸爸是属龙的,妈妈是属蛇的,那一个是天龙,一个是地龙,一个大龙,一个小龙,那你是我们的宝贝……反正不管怎么样,妈妈爱你,妈妈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你最好最好的。 沈柏用:我通过一些稳定的措施,给我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让孩子能够顺利的分娩下来,而我能够做的,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使得肿瘤尽量的能够不要长的太快,使得她能够分娩下来。我通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孩子顺利分娩下来了,很健康。然后我就跟他们家里讲,我要让她的妈妈争取能够看到她一百天,后来大概存活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也是使得比我预计的要长很多,这件事告诉我,其实对胰腺的肿瘤,现在没有到攻克的程度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主持人
朱烨:您也被称为是中国机器人手术的第一人,那么在您的岗位上,这么努力的奋斗,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沈柏用:我们赶上一个好的时代,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国家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好的时代,因为我在20年前,1993年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当时我到法国的巴黎第七大学的医院,我觉得这医院每一样东西都比我们好,26年之后,现在回过头来讲,我成为整个全球机器人外科学会的主席,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使得我们整个医学,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快速的发展,我现在可以这样讲,非常自豪地讲,我瑞金医院,我现在这个胰腺中心的条件,全球最好的中心,都不比他们差,甚至比他们更好。那么接下去,我们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我们真正的要在我们这个行业内,就是在医学领域中,使得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能够成为我们能够发声音的人,不仅仅是发声音,而且能够成为很多疾病诊断跟治疗领域中的引领。但是这个当中,我们要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我用了那么多好的东西,里面有多少个,是像我爷爷当年一样,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还是国外的多,所以我们要创新,要驱动发展,我们要做我们的东西。
迄今,沈柏用和他的课题组已累计完成3910例胰腺癌外科综合治疗,2189例长期随访患者中,5年生存及以上者452例,总5年生存率13.8%,根治术5年生存率19.5%。与国际分期法比较,各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27.1%,II期17.9%,III期7.9%,IV期2.2%。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较,整体疗效居国际最高水平。不过他认为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做300台手术,10年也就是3000台。“如果我只是一个开刀匠,那我对医学的贡献就只有这3000个人、3000个家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更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做‘大科学’。”沈柏用说,所谓“大科学”,就是在诊疗过程中,依托全院医疗人才优势开展临床医学研究,把对疾病的认识和创新的诊疗手段变成公认的规范,总结出科学的经验和方案推广,帮助千千万万个病人。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设想,打造一个以疾病为核心的诊疗中心,将消化科、病理科等全部集纳进中心,无论放疗化疗还是手术治疗,病患进入一个大楼就能全部完成。在沈柏用看来,真正想做的事任何时候都不晚。从事医学应该耐得住寂寞,不断在艰难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提升自我。采访中,他寄语武进的医学同行,坚定信心、锁定目标,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加强临床创新研究,更好地造福患者。 沈柏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最最好的,我自己认为对我的奖励,那就是我的病人开了以后,他能健康的存活下去,幸福的生活下去。医生是一个科学家
你看,一个病那么复杂,你知道他什么病,把他治好,但是这个科学,我把它称之为小科学,每年做250台的胰腺癌手术,我算我未来的外科生涯,我就算还有20年的话,那就是5000个病人,但是如果我把这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诊断治疗的经验,或者说我治疗上创新的部分,我把它推广出去,然后把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写成文章,写成书,让全世界的治疗胰腺癌的外科同行或者内科的同行,他们都了解这个情况,那我治疗的病人,我能够看好的病人或者说受惠我这种理论得益的病人,那不是5000个,那是5万个,50万个,甚至500万个,那就是我称之为大科学。我们从武进来的医生,我们要有这种胸怀,做大科学,把你的理念,全球推广出去。 主持人
朱烨:作为武进人,我们都为沈教授您感受非常骄傲和自豪,那么你在行业当中碰到的武进人多吗_? 沈柏用:我其实最近接触比较多的,是武进的医疗系统,医疗的这些同行,尤其是最近三五年,跟他们接触蛮多的,因为我在整个长三角胰腺联盟,有非常多的对接,有的时候也有意把一些会放到我的老家去开。 主持人
朱烨:沈教授,您有没有什么想对我们武进的年轻人说的话呢? 沈柏用:王勃,唐朝的,在滕王阁序里面写的,我非常喜欢这三句话“座谈全而绝双,处涸泽以游欢”,什么意思?我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成就,我就喝一点小溪里的甘泉水;第二种境界,“北海虽设,扶摇可见”,我要有做大事业的愿望和胸怀;第三句话也很重要,“东于市,上虞非晚”,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从今天开始努力,尽管人家已经跑到前面了东于市,但是我现在努力,还是上虞非晚。你怀着有吃苦,但是苦中作乐的心态,保持一种鸿鹄大志的愿望,以及要告诉自己,哪怕从今天开始,什么事情都已经落后了,我今年哪怕已经60岁了,永远不晚的。所以我跟我的家乡的医学的同道共勉,我会把我的努力,我的空间,我的资源,也给家乡人民做贡献,跟大家一起往前努力。 武进是一片热土,走出去的武进人就是一颗颗种子,他们在各地生根发芽,以挺拔的姿态成长,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武进人努力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作为一名世界排名前列的胰腺外科手术专家,沈柏用没有一丝架子,十分亲切温暖,我们也希望他能多回家乡看看,感受武进的巨大变化,也希望有更多的武进人能够心怀“大科学”,造福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