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芦花鞋:一门老手艺 走近旧时光

时间:2022-12-08 20:34:10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我们接着来说鞋。常见且普通的芦苇曾经也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物,因为人们可以用芦花制作“芦花鞋”。“芦花鞋”对不少60后、70后来说,是一份珍贵的儿时回忆。今天节目最好,我们就带您到郑陆镇三河口村,去看看“芦花鞋”的编织手艺。
敲打
稻草清理干净后浸泡以增加韧度,而后将其锤熟,这样编出的绳子才足够牢固。
郑陆镇三河口村邹家村民小组村民 徐章宜:这个绳子就要搓到这么牢固,紧。
年轻时,徐章宜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制作芦花鞋用到的耙头、鞋楦头等工具都是他自己制作而成。绳子按照粗细不同搓好后,就可以编鞋底了。
郑陆镇三河口村邹家村民小组村民 徐章宜:这也是一种尺,做36、38码,根据它一节一节的尺寸算的。做一个底,大的起码要四十分钟,小的半个小时。
旧时,一双芦花鞋是过冬的必备,鞋底自然要做得牢固,也考验手上的工夫。编织鞋底的同时,细一点的绳子也勾勒出脚背的位置,编织鞋帮时,赶在霜降前采的芦花就登场了。
画面+音乐
郑陆镇三河口村邹家村民小组村民 徐章宜:做这个芦花鞋最旺的时候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我们那时候一个村包括外面都做这个产品,那么到冬天的时候没有芦花了,村里就集体去采购,采购就到南通去买芦花,叫着大船送过来,生产队不能旷工的,村里就专门安排的人去采购芦花,社员在家里做活也安稳。
回忆起旧时岁月,77岁的徐章宜满是感叹,他说他们邹家村是做芦花鞋的发源地,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到冬天,村里家家户户做鞋,也是一份不错的家庭副业。
郑陆镇三河口村邹家村民小组村民 徐章宜:白天田里干活,吃了晚饭一个人做一个步骤,家人也好几口人,一样一样的做,还不要出去卖,专门有人来收的,所以那个时候蹲在家里一直要干活了。
芦花鞋的寿命只有一个冬天,而且没有设计美感,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今年闲来无事,徐章宜又重拾起这门老手艺,没想到备受关注,不少人还特意登门拍照打卡,亲自体验一下制作过程。
徐章宜的女儿 徐新华: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做做就是给我们一种回忆,所以我就拍点照片发发网络,没想到大家都喜欢看,就是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想到自己的小时候,小时候都穿的,那时候生活可苦了,都很感动。
 郑陆镇三河口村邹家村民小组村民 徐章宜:差不多三四十年没人做,也没人看到。最早这个东西是我们邹家村是一个发源地,少说点清朝的时候到现在,也有100多年历史,现在基本上失传了,我说我做一点给年轻人看一看。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鞋子琳琅满目,芦花鞋在它们面前似乎不值一提,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它也有着不一样的传承价值,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记忆。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