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特别是乡村教师,坚守在偏远、艰苦的乡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农村学生成才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区同样也有着一群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在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栏目推出专栏报道《致敬乡村教师》,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首先来看第一篇。冯春华从学校毕业后就在乡村小学——新安小学执教,妻子也是本校老师。18年来,夫妻俩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新安小学老师 冯春华:我们飞机在飞的时候,出手的一刹那是直的,不会出现风向的偏。
正在执教航模课程的就是冯春华老师。2007年,学校准备组队参加全区中小学生首届航空模型比赛,当时年轻的男教师就两三个,学校再三考虑,由冯老师担任航模队教练。当时,冯老师对航模知识是一片空白,标准的门外汉,但没想到,他执教的航模队成了武进航模界的一匹黑马,在连续三届航空模型比赛中,夺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而这份成绩来自冯老师的责任感。航模队这份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后,冯老师便开始了白天教学,晚上勤奋钻研的生活。
新安小学老师 冯春华:本来就为学校挑了点担子。我就想办法自己钻研下,自己找资料看看,跟人家学习看哪里不足,不足再去问人家思考。
为了学校航模队,冯老师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因为白天要教学,晚上要钻研航模,冯老师几乎一直住在学校宿舍,妻子也跟随着冯老师一起住在学校。
新安小学老师 冯春华妻子 谈峰华:他平常又要班主任工作,还有教学上的事情比较多比较忙,很多事情白天没办法完成,尽可能要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做。我也配合他一下,跟着他一起住在学校。
正是由于强烈的责任心,让冯春华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到学校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十八年前刚进学校时,学中文出生的冯春华本想在语文教学上一展身手,但学校缺少数学教师,让他捧起了数学教科书。冯春华开始慢慢学着“摸石过河”,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儿童的心理特点。他执教的数学课以幽默、风趣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四年前,学校语文教师紧缺,冯老师又“变身”语文老师,并担任班主任。面对又一次角色的转变,冯老师继续挑战自我,语文教学也已渐趋成熟。
新安小学老师 冯春华:在这里差不多十八年了,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总归有家一样的感觉。
新安小学校长 梁晓云:在他的心里其实早已没有了家和学校的区别,没有了上班和下班的概念,我想这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需要这样的老师,对于我们教育来说更需要这样的老师。
十八年,冯春华老师扎根农村小学,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潜心育人、用自己的坚韧与执着,敬业与奉献,书写着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用心守护田中幼苗,用爱收获桃李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