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过渡点”到底要临时到何时?
湖塘丰乐菜场本是中心城区一家生意很火的菜场,从去年年底开始,因大棚垮塌危险需进行改造,场内所有摊贩都迁出了原址,被安置在西侧的一片临时过渡点内。但“过渡”了整整一年,旧址未见任何改观,马路上的早市却“日渐壮观”,让人不禁要问“临时过渡点”到底要临时到何时呢?来看连续报道:区政府后门口的马路市场第三篇。
如今大门紧闭的丰乐菜场占地2270平米,产权属于常州俊欣永业商贸有限公司。为了弄清缘由,记者设法与其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管理方表示,2004年他们从开发商处购得丰乐菜场房屋产权时,这里就是大棚钢结构。因为钢结构容易锈蚀,他们拿出的改造方案是:将原有大棚拆掉,在原地加盖同等高度的封闭式楼房。
常州俊欣永业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 沈杰: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大棚进行维修改造,因为我们也没有利益。商人他是图的利润,如果政府支持我们改造成现代化的综合市场,我们也会协调资金方,各方面竭力把这个市场改造好。
菜场产权方希望“拆棚建楼”,与相关部门要求其仅维修顶棚的方案产生了冲突。为此,记者设法联系到了负责牵头协调该问题的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
区发改局副局长 汤焱:当时协调是要改造,让他把顶棚拆掉。你如果另外要改造的话,我们现在按照新的标准改造一定要封顶的,那种实体建筑类的,如果按这个造的话可能对周边都有影响,无法改造。因为它是个人财产,矛盾比较大,现在菜场的规划是规划局做的,我们只是一个协调机构,涉及到具体的管理问题都是属地管理。
菜场关门,老百姓的菜篮子就没着落。对于这个问题,属地政府湖塘镇也很着急。镇市场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早就摆在那里,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湖塘镇市场科科长 姚燕倩:他的理由很充分,然而这个规划又肯定通不过,因为它本来就是小区的配套性菜场,不可能上面造房子让他做商业用房。我们也帮他想了好多办法,介绍了好多投资方过去,人家了解情况下来都不愿意接受。老百姓也经来投诉,镇政府对他没有任何约束作用,我们现在只能日常管理上,尽量的协调帮助他,也希望就是区政府赶快出面(协调解决)。
记者:据了解,原丰乐菜场的大棚改造需要投入资金200万元左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菜场方并不讳言,他们作为市场主体就是“逐利而来”。花一大笔钱改造大棚无利可图,甚至往后还得不停往里砸钱,他们办不到。那么眼看问题打了“死结”,菜场已经荒了一年,难道再让它这样继续下去?明天请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