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9月份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工作在中心城区天隽峰、新城公馆等8个小区全面推开。半年过去了,试点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家住新城公馆一期的周阿姨今年65岁了,退休在家的她把家里每个角落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她家的垃圾桶与众不同,按照不同功能摆放在阳台上、厨房内、客厅里,择菜下来的菜边皮分一类、书报瓶罐分一类、电池危险品分一类、瓜皮果壳等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再分一类。
【同期声】新城公馆一期居民 周菊芳:我们都是放到外面垃圾筒门口,保洁员每天过来也一类一类分好。废品里捡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利用的,减少(垃圾清运处置)负担,我们社区也宣传的好,几年下来大家好像都习惯了这么做。
其实,早在2013年垃圾分类工作就在新城公馆小区展开,小区所在的府东社区也会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发放材料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居民分类收集的意识不断增强。但从实践来看,要真正做好还是存在困难。
【同期声】湖塘镇府东社区工作人员 杨飞:(居民)前期他们在家里面已经处理好了,但是他们对最后到垃圾转运站中间的托运过程这个环节,到底是继续分类托运还是混在一起还是存有疑问的,这个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希望环卫部门更多地增添一些基础设施,通过评比一些(环保)先进和荣誉,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