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围绕这一命题,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打造河清岸绿的良好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眼前这条十分普通的乡村河道,位于湟里镇武宜村,名为西横河。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河看着普通,可是历经了一番“大整治”才有如今的效果。 湟里镇武宜村村民
商围明:原来上面漂了一层草,挺满的,水也红了,现在颜色变清了,这个(整治)工程做的特别好,现在(鸭窝)都拆掉了,有的破船都拿掉了,都敲敲碎搬走了。 商围明所说的整治行动发生在湟里镇全面推进落实河长制之后。当时,兼任村内河道“河长”的武宜村党总支书记曾志丰在巡河时发现,村里5条河道内都有圈养家禽、废弃沉船、乱扔垃圾等历史遗留问题,老百姓多有抱怨,甚至一度反映到了省“政风热线”栏目。怎么治?曾志丰召开专题讨论会,实地走访老百姓,很快列出了“整治项目清单”,目前,河道内全部畜禽养殖围网、鱼簖、沉船均已清理完毕。 湟里镇武宜村党总支书记
曾志丰:当时我统计下来沉船大概有40多条,这次清理打捞42条沉船,包括拆除了鸭窝29个,现在长效管护,因为河长每周都要进行巡河,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湟里镇镇域范围内共有区级河道4条,镇级河道22条,村级河道46条,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共确定镇级河长15人,村级河长19人,通过日常机动巡查、河长“双周六”村和、镇河长办随时督查“三管齐下”,及时排查各类污染源、行洪排涝能力、违章建筑和河道垃圾等,落实治理责任和时间节点。截止10月底,该镇镇村河长共计巡河超1000次,发现问题650条,其中立即解决493条,河长牵头解决8条,制定解决方案149条;区河长办交办17件,镇河长办交办10件,均100%及时回复并整改到位。 湟里镇是我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一个缩影。今年伊始,我区便着手推进河长制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4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区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区855条河湖920名河长全部明确并予以公示,同时组建区、镇两级19个河长制办公室,人员、场所全部配置到位并实体化运行。截止10月底,24位区级河长已累计巡河156次,武进区镇、村级河长已累计巡河11340次。与此同时,区河长办专门成立督察组,不定期巡查全区河道,发现问题,立即交办。截止10月底,区、镇两级河长办交办各类涉河问题
2362个,已整改2106个,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256个,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区水利局副局长 区河长办副主任
夏坚远:做好“一河一策”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主要是围绕治水工作,查找问题,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间,精准施策,基本上到现在为止,全区的“一河一策”接近尾声;做好全面的综合施策,结合区里的263工作,全面对水环境治理进行综合施策 11月17日,市河长办派出验收组对我区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市级阶段验收。验收组查看了我区河道管护和整治现场,查阅了区河长办台账资料,认为武进河长履职尽责、河湖问题处理及时到位,且宣传力度大,范围广,方方面面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下阶段,我区仍将保持工作强度,全力推进“一河一策”行动计划和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抓河长办制度体系,抓镇级河长办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努力实现“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区水利局副局长
区河长办副主任
夏坚远:下一步主要是抓好“一河一策”的实施和落地,把治河的各种措施和手段,结合流域和河长,结合河长制体系的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到位。
编后:在武进,全面推行河长制战役已经打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污染的河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欢奔起来。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