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发力助武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改革试点……这一个个新名词、新概念、新做法助推着“三农”工作稳步向前。在我区,传统农机、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动向,创新一系列措施,摸索出了一条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因为单价低,物流成本高,产出效益无法与经济作物相比,这也影响到了富民增收,如何破解困局,洛阳金种子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想出了一条盈利之路。记者见到负责人黄玲玲时,她正悠闲地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屏幕,这时,一位钱先生发来QQ消息,要预定1000斤的“洛禾”大米,她开心地和客户交谈起来。据她介绍,这样的订单她一下午已经接了3个,而且每单的销售量都很可观。 洛阳金种子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
黄玲玲:去年我们开始在网上销售大米,销售额80万元左右,今年品质比去年好了,服务更优化,今年预计我们的销售会达到100万元左右。 在淘宝、微店等平台出售“洛禾牌”大米,金种子的电商路虽然才走了短短两年,但销售业绩在全区已经遥遥领先。2009年,金种子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成立,当时就提出了“以高端的品质、终端的价格来占领市场”的经营理念,从育秧、田间管理、大米加工、储存等关键环节入手,不断改进种植、养护工艺,在洛禾大米得到本地市场认可的基础上。2016年,就正式进军电商平台,价格统一为7元每斤,当年的销量就达到11万斤,客户人群也从江浙沪延伸到整个华东地区。 洛阳金种子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
黄玲玲:在今年的近5000个订单中,没有一起质量投诉和退换货订单。开网店,无论是淘宝还是微店,首先要坚持自己卖的商品的品质和服务,我相信这两样做好的话,那你销售会越来越好。 金种子依托品质和服务走出了电商盈利之路,而在前黄镇的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高端化的大米销售模式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这几天,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里异常忙碌,每天都要加工1000多斤的优质大米。负责人郭飞从库房运来稻谷,放入粮食加工机,经过脱壳、去皮、去杂、精加工、筛选、色选、包装这7道工序,一包包售价5-15元的前黄大米就加工而成了。郭飞告诉记者,合作社主打的是15元每斤的前黄“软育”,走高端销售模式来迎合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前黄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
郭飞:不能走老模式,要走精品路线,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品质路线,跟国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路线的时间是一致的。 “从高产到高品质,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这是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近年来的转型之路。2013年开始,我区农业面临自然灾害的考验,冰雹、持续阴雨,小麦、水稻农作物开始减产,农户效益受损。这时,郭飞想的最多的是怎么去弥补损失,三年前,他开始转变粗放的种植模式,强化大田管理,利用“稻、虾共生”模式,物理诱虫等先进技艺,走上了打造精品之路。 前黄郭鲁农业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
郭飞:政府提出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后来我们直接供给市场,原来是粗放型的种植模式,从亏本到现在的深耕细作,精耕细作以后呢,再往绿色方面发展,价值提高了,附加值提高了。 田里种粮,为的是守住耕地红线,满足基本所需,但通过精品路线和电商销售,却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又显著提升了效益,也算是从土里刨出了金,而近年来,我区还持续在改良种植品种、增加收益方面做有益探索。 我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9万亩,怎么样提高亩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农业部门思考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区农业局依托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出优质的水稻种子,再从育秧环节着手,不断改进技术工艺,从最初的无纺布覆盖、硬盘基质育秧到现在的硬地喷灌育秧,秧苗质量和成活率逐步提升,此外,全区秧苗机插率达85%以上,机插秧的直行、早栽、定苗,能充分利用土表温度,土壤透性、光合作用等资源优势,促进水稻生长。做到这两点之后,区农业局还鼓励农户大力减少碳铵、复合肥、尿素的使用量和农药喷洒次数,水稻品质得到明显优化,亩产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 有农业专家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原先农户自己种水稻,平均亩产约为1200斤稻谷,如果以1.5元每斤的价格卖给粮食部门,产值约1800元。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平均亩产约为800斤稻谷,合作社如果自己加工大米,减去损耗,就是500斤,如果市场价达到5元一斤,产值是2500元,比以往多了700元,减去人工、机械、土地流转的费用,每亩地的利润也比以往高了不少。今后,这种思路和经营上的变化,也将在武进农业领域广泛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