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工作在13个行政村(社区)铺开,其中横林镇狄坂村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引入高溶氧有机垃圾生物发酵箱,将分类收集有机垃圾变成了肥沃土壤的有机肥,这在全市也是首创。
早上八点,环卫工朱焕锡开着特制的垃圾分类收运车来到狄坂村收垃圾。居民家门口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垃圾桶,它被分成了易腐烂和不易腐两个小桶。 横林镇狄坂村第四村民小组居民
周英:拣下来的菜,还有剩粥剩饭都倒进去,一般都扔到这个易腐烂的桶里面,他们捡去处理。那边一个桶是扔衣服酒瓶什么的,我外甥都知道的。这个挺好的,现在人素质都挺高的了。 横林镇狄坂村保洁员
朱焕锡:现在还有一些年纪大的人混合装,经过我们的反复宣传,最近比较好,老百姓的觉悟都比较高了。
村上40户试点村民家的垃圾被分类装进收运车后,朱焕锡便来到村委会进行二次分拣,确保倒进发酵箱的都是易腐有机垃圾。 记者:有机垃圾被倒进这个投料孔之后,我们并没有在这里闻到发酵腐败的味道,原来是因为这个发酵箱里面有爆氧装置,能够产生高溶氧,使得里面的菌种在进行分解降解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一定的除臭功能。
20107年10月,村委花6万购置了这台日处理量达200公斤的发酵箱,每天只需两度电,30天就能完成一个处理周期,一吨垃圾的处理费不超过15元,能使有机垃圾减量60-70%。 横林镇狄坂村主任
吴寿波:对于这种腐烂的垃圾,冬季可能还不明显,夏季会比较多。我们跟镇上的城管部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对于农村来说,把这些可腐烂的垃圾进行及时的变废为宝,是生物质的发酵,产生有机肥,没有化学成分,对土壤有一种很好的改善。我们免费提供给老百姓,老百姓只要有需要,就随时可以拿回去。
吴主任说,目前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500名,按每人每天生产0.8斤垃圾计算,一天全村会产生1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如今有机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后,垃圾转运量减少了超三分之一,为全村节省环卫经费的同时,还实现了垃圾的“变废为宝”,下一步将在更多村民小组展开试点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