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新观察:课程基地回归教育本质

时间:2018-03-10 20:23:55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如何寻找核心素养培育的技术路径,在“依靠什么”的问题上发力,这一问题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上找到了答案。今天的新观察,一起来关注课程基地回归教育本质。
老师解元带着孩子们在给孔雀喂食,这不是在动物园,而是在清英外国语学校的校园内。五(2)班的孩子们在户外,一边实践养殖,一边进行理论学习,这是解元老师指导的“雀实很好”课程。
清英外国语学校学生 邵欣瑜:我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然后正好也有兴趣,我选择了这个课程,可以实地来亲手体验,其他课程就呆在教室里面。
学校从2016年引进孔雀,一直在探索孔雀文化的教学。组织开展孔雀主题绘画、摄影大赛、自制相关手工艺品加强学生对孔雀物种价值的内涵认知。不少孩子在掌握孔雀的繁育、饲养等原理的同时,感受到了孔雀文化,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冯浩钧在2017年选择了“雀实很好”课程,半年多的时间下来,冯浩钧的父亲冯小红发现,儿子的动手能力强了,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了。
家长 冯小红:小孩子特别开心,作为我父母来说不仅仅希望小孩学好他所谓的文化课程,更希望他在其他方面也有所发展,就是所谓的综合素质。
清英外国语学校孔雀课程指导老师 解元:我们从一开始的探索,科学养殖,到现在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探索孔雀的文化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们关注环境,更加爱护生命这样的体验。
像“雀实很好”这样的专设课程,学校共有200多门。老师孙爱国开设的石头课程引领儿童特色发展,为孩子的梦想搭建平台。孙爱国原本执教数学,在学校推进项目式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创设了“石头课程”。相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验探究式教学。它将各学科课程整合成科学、生活、自然、文学、艺术五大领域,涵盖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大板块,通过“一张行为地图、两套学习指南、三张鉴定证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想法去研究,带着兴趣去学习。
清英外国语学校石头课程导师 孙爱国:学生学习了我们的石头,他的学习兴趣比之前更加浓厚了,而且这种研究的意识比以前更加强了,生活的常识懂得的比以前更多了。
2年的石头探究历程,也形成了石头课程基地。在教学过程中,孙爱国坚信: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对课程进行大胆的整合和改革,才能让教育真正的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清英外国语学校石头课程导师 孙爱国:我想通过这三更,让学生更加的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了解自我,不断的去挑战 突破自我。
清英外国语学校一直致力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学校也敏锐的“嗅”到了只有“课改”才能超越。于是“七号”课程孕育而生。七号课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给与他们更多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自然创造的空间。七号课程分三大领域:普适课程、专设课程、自创课程。普适课程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专设课程是结合教师的教学专长、专业专长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课程。
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壮亚芬:每个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样,我们国家课程就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普适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专设课程。
自创课程完全由孩子主导,自究问题、自行研究。学校开设的家庭实验室课程,就以家庭为单位,让孩子自己来开发课程,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清英外国语学校家庭实验室课程导师 史丰华:家庭实验室课程是在家里面选择一个角落。哪怕你书房的一个角落,阳台的一个角落。孩子能够研究的空间就行。
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壮亚芬:在不断的实践中间,课程就越来越丰富,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初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改进育人理念与策略,也成为我区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源动力。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初中课程改革,在学科融合渗透、搭建互动式学习平台,引入互联网+等先进理念。
前黄实验学校建设的“创新实验课程基地”,该项目也在2016年5月成功确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在基地人工智能体验研究室内,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教学下,了解机器人臂转角度、手势控制、手套补装等知识。学生王艺遐说,相比传统课堂,自己更爱在基地里上课,可以通过自我操作,对知识点了解的更深入透彻。
前黄实验学校学生 王艺遐:我个人比较喜欢动手的,普通课堂,上语文课的话一定要坐着的。像这个课堂,我还可以跟同学讨论交流,好好学习一下,跟老师多见识一下课堂以外的生活。
前黄实验学校学生 吴航:让我们学到了文化课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以现代科技更加接近,到我们在社会上的时候,对生活中高科技的东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尽快发展。
学校也由基地引向课程,倒逼课堂教学转向,让传统的教学环境、内容和模式等发生了很大改变。要求教师在学科范畴内,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延伸和拓展,学生也要在基地内完成相应的课时。
前黄实验学校物理老师 魏良发:在教学方面,我们以前采用的是传统实验。现在通用的数字化采集设备,实验数据又准确,又密集,对学生培养更加严谨的世界观,也是很有帮助的。
前黄实验学校副校长 王小虎:我们基地的建设定位于培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间,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弊端。像现在的话,学生的学,包括老师的教,这些方式上我们有转变。
长期以来,我区坚持以课程基地为抓手,聚焦学生学习、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大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省级课程基地15个,市级课程基地10个。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朱炳助:武进区在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学校的课程基地建设,促进了家校社会的协作 ,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机制的创新。为武进教育提升内涵,提高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地建设撬动了课程改革,生成了多种课程样态。让教育回归了本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热”起来。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