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十年,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时间的尺度,但对汶川地震灾区来说,却是一个约定。武进对口援建绵竹市的金花镇,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创造了武进速度,让武进“阳湖精神”在千里之外落地生根,让金花在十年间从灾变到巨变谱华章。
金花镇是绵竹市3个山区镇之一,全镇有7个行政村,总人口6326人。在5.12大地震中,金花镇房屋倒塌率98%,所有公共基础设施全部被毁,遇难者人数超过总人口的5%,达366人。原先山清水秀的金花,变得满目疮痍。十年后的今天,金花已经涅磐重生。在金花镇的牌坊上面写着:“千里驰援永铸武进大爱
万象奋进再现金花盛开”,这副对联记录着金花与武进的鱼水之情,也反映了金花这十年的发展。在5.12地震中,金花大桥受损严重,直接下陷二十多厘米。救灾过程中,金花大桥承担着运送救灾物资、转移伤员的任务,成了金花镇的生命之桥。经过武进援建施工,该桥于2010年3月25日竣工通车,是德阳境内目前单跨跨径最大(单跨150米)、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维修风险系数最高的桥梁,被列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攻关项目。 武进援建干部
李杰锋(这个桥梁是我们四川省跨度最大、高度最高,桥梁在修复的过程中间非常困难,因为架起所有的设备设施的话吗,要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对金花镇所有的援建项目其实还是有回访的,这个大桥梁不管是什么地震,到现在是没有受损的。)
从对口支援金花镇的那天起,武进就提出了“金花是武进的第十五个乡镇”这样的口号。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武进援建指挥部在选址论证通过前,便聘请了专业规划技术人员对镇区总规、详规和全镇7个村的农民集中居住点等进行规划设计,还特地邀请建筑设计院设计了一批具有川西居民特色的建筑供金花群众挑选,并对房屋外、瓦、屋檐、墙裙样式和颜色等提出统一要求,突出川西居民特色,实现“一村一品一特色”。 绵竹市金花镇
居民 (江苏过来援建之后,我们都是规范化的搭建,墙面砖瓦都是必须要求一体化,所以我们这个院子现在我感觉挺舒服的。)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2010年5月初,集贸市场、综合服务中心等近10个项目全面完工——在援建启动比计划推后5个月的情况下,武进仍然比江苏省对口援建指挥部的要求提前3个月完成这项工作。援建指挥组的7位成员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金花小学、幼儿园,占地3400平方米,设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可容纳400多学生就学;磷矿山路桥梁、道路及电网恢复的完成,为金花镇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区委常委、统战部长
时任武进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 杨国成
(我们在那里用了两年的时间,总投资花了2.3个亿,帮他们建了七个大的项目,还有七个行政村的安置房,所以创造了武进速度。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已经十年过去了,希望我们的金花十年之后在坚强的基础上能够奋斗加油,在经济产业发展上、人民生活水平上,按照高质量生活、高质量发展来看齐。)
十年前的特大地震,令人不堪回首,而如今的金花俨然已抚平地震带来的伤痛奔向幸福新生活。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风华高歌,相信金花下一个十年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