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武进区素质教育全面提升

时间:2018-07-07 20:44:46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近年来,武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区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教育深度均衡、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的教育振兴之路。今天的新观察,一起来关注武进教育的新变化。
2017年6月,区教育局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先后成立了雪堰中心小学、武进区实验小学、潘家小学等13个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组建以来,一路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了各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带着“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首批STEM教育项目试点校”等特殊光环的前黄实验学校,在区教育局的引导下,加入了集团化阵营,成立前黄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其成员校为区域公办学校前黄初级中学。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追求目标。
在前黄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门口,不少学生排着队去不同的班级上数学课。原来这是集团成立后在前黄初级中学首推的走班制教学。这一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制,按照A、B、C三个层次,每个学生根据数学学科差异,从实际出发,到不同的教室上课。经过一学期的走班制教学,学生杨诗雨从以前数学平均八十多分提到高现在九十多分。
前黄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 杨诗雨:变化其实有很多,比如说学习成绩就提高了,节约了很多时间。一个班级里面大家都听得懂,差不多是相同的水平。
“走班制”教学让学生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老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整体性、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撬动教学改革,活跃课堂的同时,也倒逼前黄初级中学的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方式。
前黄初级中学数学老师 王丽花: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挖掘跟以前来比,以前是年级组备课组老师备一课,各个班都可以使用,那现在我们要三个不同层次的教案,在这个过程当中去适应不同的学生。
集团在前黄初级中学推行的数学走班制教学,让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前黄初级中学也积极向龙头校前黄实验看齐,努力进行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
前黄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 储建国:我们也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把这么多年下来形成的经验,也能够辐射到前黄初级中学。
下一步教育局将通过试点探索与面上实施,用3-5年时间组建若干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区教育局还积极探索城乡结对模式。今年3月,在区教育局的“见证”下,我区18所城区学校与25所乡村学校结对共进,双方通过“联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深度发展。
在新安小学的阶梯教室内,任课老师王欢正在为同学们上《家庭生存挑战》主题课,他设定了一个家庭生存的情景,让孩子们从中了解明智消费、理财意识。整个课程教学形式新颖,互动性强,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新安小学学生 戴子涵:我觉得这个课跟以往的都不一样,有趣也很生动。
这是清英外国语学校与新安小学城乡结对后,首次由清英外国语学校向新安小学输送的优质资源阿福童课程。“阿福童”课程是一门儿童社会与理财教育的课程,能让孩子建立正确对待财富的态度,了解财富的运用规律等。该课程引进新安小学,是与清英外国语学校城乡共建迈出的第一步。
新安小学还将借力清英的资源、管理,聚焦课程改革,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今年区教育局全面启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通过城区优质学校向乡村薄弱学校派出优秀管理员或教师,对口支援1—3所乡村薄弱学校,将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嫁接”,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等,不断提高受援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王岚:我们在加入到城乡结对共进的环节过程当中,将在课程的共享,师资的共育,学生的共培等各项相应的推进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规划计划。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区教育局专门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将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内容,并作为对城区学校校长考核的一项指标,有效强化两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做到真正“联姻”长期帮扶。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朱炳助:通过城乡结对学校的共进,共同提高,从而使我们武进教育更加均衡的发展,能够使我们的老百姓子女能够享受更加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武进在深化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的路上,不仅推出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计划,还探索高校参与共建小学等途径,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上午,在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五(2)班的讲台上,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个个穿着红马甲,通过精心制作的PPT,生动形象的法律案例,教育孩子们当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如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来这些“老师们”都是来自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学校通过与常州大学开展大手牵小手法制课堂,让不少孩子受益匪浅。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学生 潘玥:收获很多,我知道我们生活中法律一些规定,我们不可以违反。
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学生 漆乐之:让这些小朋友能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分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我们将来的职业也是锻炼。
如今,两校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常大附小的孩子还将走进常大,感受大学的氛围。2017年11月10日,我区锦绣小学“翻牌”,更名为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短短的半年时间,常州大学参与共建,协助附小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等方面提质增效,这些变化也让家长们切身感受到。
家长 王冬芳:学校的起点更高了,孩子不光接受教育方面,还有安全方面,其他兴趣内容都非常多,这对孩子综合素质来讲帮助很大。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曾旦:我们跟常大合作办学之后,常大的一系列资源,给我们附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我们师生的共生与共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随着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同时得到全面进步与发展。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