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当医生难,当儿科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可武进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张建玉偏偏选择了这一行。21年从医路,她坚持中西医结合疗法减少患儿痛苦,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医儿科专家的执着与坚守。 上午九点,儿科病区内,张建玉正在为一名出生仅5天的黄疸患儿问诊,在充分了解病情后,张建玉建议实施小儿推拿治疗,每天一次,通过不同的穴位按摩促进新生儿自身调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武进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
张建玉:这个(患儿的黄疸)也叫阳黄,这种要和阴黄相界别、阴黄,黄的颜色会比较晦暗,就中医所创的黄色晦暗的烟熏。我们采取的穴位也是不一样的,(推拿)20分钟左右,主要帮助他退黄。 儿科被称为“哑科”,患儿病情变化快、风险大。张建玉在问诊时讲究“望、闻、问、切”,在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皮肤口唇颜色的同时,从家长的描述中判断正确的病症,从而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作为一名孟河医派的传人,张建玉在诊疗中更加注重中医的参与。她时刻坚持学习,了解和掌握儿科最新动态,积累诊治经验并大胆应用到临床实践,相继开展了“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等科研项目。同时,带领科室挖掘中医外治法,创新开展“囟门涂药治疗婴儿鼻塞”等技术。 武进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
张建玉:像中医的敷贴、耳穴埋籽,像三伏贴,这都是外治的疗法,加入中医的参与力度。 家长:(我儿子)过敏体质,吃药我觉得不太好,喜欢用这种中医的方式来给他治病或提高免疫力。 武进中医医院儿科日门诊量近400人次,流感爆发时可超千人,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超负荷工作是张建玉的常态,可她从未出现一例医疗事故,她还带领科室建立“紫癜”及“肺炎喘嗽”等中医临床路径,不断优化完善诊疗方案,使儿科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科室专科评审。 回眸21年,因为对孩子的喜欢,让张建玉有动力坚持下去;因为对中医传承的责任,所以坚守并薪火相传。 武进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
张建玉:我觉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儿科医生,那就是做好平时的临床工作,尽量对病人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吧,然后也希望病人的家属更多地理解我们。 【编后】 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温暖的微笑,这就是儿科医生张建玉。21年来,她倡导中医“绿色”诊疗,形成了内、外相结合的特色疗法,用精湛的医术、真心的付出,为患儿和家属撑起了一片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