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探索新型学徒制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武进样板” |
时间:2018-09-22 20:00:41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技术进步,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当前武进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招聘难、用不上、留不住”,渐渐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面对这一难题,区人社局解放思想,主动迎难而上、大胆实践,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思路,探索试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来到武进社区培训学院教学楼里,只见其中两个班级的名字有些特别,分别是“卡尔迈耶”班和“慕林电器”班。此时,“卡尔迈耶”班的学生们正在上数学课。老师和学生你问我答,互动频繁。而“慕林电器”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有关制图的基础理论。那么,为何这两个班级是由企业冠名的呢? 武进社区培训学院院长
言俊:我们这个是校政企合作项目。一个是我们学校一方,一个是企业一方,还有一个是人社局一方。我们校方主要承担了从招生开始。然后到教育教学管理,包括技能培训。通过我们的培养,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提供了相应的费用。 就在今年上半年,区人社部门探索试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卡尔迈耶”班和“慕林电器”班。经过企业和学校的严格筛选和面试,9月2号,共有83名初中毕业生正式入学成为全日制在册技校学生,也成为了卡尔迈耶有限公司和慕林电器有限公司的“准员工”。
开学典礼上,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武进社区培训学院与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慕林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书》 。这两个班由武进社区培训学院和常州交通技师学院联合办学,两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校教学任务,为两家企业量身定制专业人才。 武进社区培训学院校长
言俊: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企业的衔接。我们会经常带着学生去参观企业。参观企业的文化,参观企业工作的场所。我们还会在每个学期,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到企业中去见习,使我们这些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企业的员工。 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胡晴怡:我们总部对这一块也是比较关注。对技术工人的这一块呢,他们也想过和德国总部一样,在这里是否也设立一个实训基地。后来因为成本投入方方面面的原因。最终没有实施。现在有新型学徒制这样的模式。我们作为企业来讲,也非常感谢政府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个人觉得对我们企业来讲是非常有用的。他们这些学生是我们企业定向培养的,他们就是我们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我区试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方式,实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有效解决学校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在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下,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关系和权益有了规范和保障,“学徒制”也焕发出新活力。 东方润安集团工人
石家海:原来这个螺丝不够长,现在我们要把它加长一点,把这个磨掉。这个磨得不够,还要再磨一点。 在东方润安集团第一轧钢分厂维修工段上,已经有十年钳工经验的老师傅石家海正在指导学徒花凯如何打磨螺丝。花凯是东方润安集团钳工岗位上的一名新型学徒,跟着师傅已经学习三个多月了。 东方润安集团新型学徒
花凯:就是对技术这一块的话,我们现在是跟着老师傅学习,不懂就问不要不好意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东西需要什么轴承,是不是我去拿个轴承过来哦,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什么型号,但是过了三个月以后,师傅说这个东西坏了,去拿个轴承过来,那我肯定知道是什么型号,这就是一个进步。 与“卡尔迈耶”班与“慕林电器”班“入学即入职”的模式不同,东方润安集团的新型学徒制有了一些变化。该企业推行的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模式。企业与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合作,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人才后,由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对钳工(中级)和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中级)两个岗位进行新型学徒制培养。 东方润安集团人事处副处长
董玉祥:我们钳工这一块,涵盖的知识比较多的,这些方面的知识,需要从学校老师的一些讲述,然后他带着这些知识来见习岗位,在操作中去实践。这个新型学徒制,我们所培养的这些对象,在我们公司里面是对岗位要求比较高的。而且培养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一点的这种岗位,所以要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 在东方润安集团,学员们实行弹性学制,工学交替,修业年限为1年。学员们通过企业考核后,将从准员工“晋级”为正式员工。这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学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东方润安集团新型学徒
花凯:来到这个企业的话,首先还是要把技术学好,配合老师傅学习,然后再好好工作。 东方润安集团新型学徒
张亚新:总归要把技术学到好,再通过公司的最后一层考核。 无论是“入学即入职”还是“入企即入校”,新型学徒制校政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各方多赢的创新之举。一方面集聚了现有资源优势。通过政府部门搭桥铺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需求“无缝对接”,有利于校方获得稳定生源;第二方面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效率。通过创新“招工前置”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聚焦生产一线问题,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压缩了人才培养周期,能更好地获得稳定适用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第三方面消除了学生和家庭的后顾之忧。学员不但免除学费,在校期间还享受生活补贴,一毕业就能进入协议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实现技能就业梦想。 武进区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
高光旗:从目前全区的企业情况来看,我们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特别是一些紧缺型工种,新型的产业的高技能人才,这块的缺乏尤为突出。从这次武进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班开展以来,运行情况都非常稳定,非常良好,在明年我们将把这个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更加扩大化,由点到面,通过我们这种更加精准的培训,为我们武进区内更多的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实践谱写新篇章。武进正在试行由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同的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铁三角”,实现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从而让“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成为我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