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疆 情系天山》四 智力援疆 释放发展内动力 |
时间:2018-10-04 19:21:58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万里援疆 情系天山》四 智力援疆 释放发展内动力 接着来看系列报道《万里援疆 情系天山》,今天播出第四篇《智力援疆
释放发展内动力》。在新疆尼勒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暂别家乡,不远千里来到西北内陆的环境中;他们告别熟悉的工作环境,服务于这里条件艰苦的基层。他们,是援疆工作者。带着对边疆的好奇与向往,带着为自治洲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一腔热血,他们,用智慧和心血滋润着这方热土,把边疆变成了第二故乡…… 【字幕】9月18日10:00
尼勒克县人民医院 上午10点,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的就诊大厅内,已是人群熙攘,得知江苏来的援疆医生要开义诊,各族乡亲都赶着来问上几句,在这里,“援疆医生”四个字代表着一种“品牌公信力”。 【同期声】尼勒克县居民
李庭范:我听说他们来了,我就过来了,技术很好,说到我点子上了。
义诊是每批援疆医生来了之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从尼勒克苏布台乡博尔博松村、喀拉苏乡吐普辛村,到偏远农牧区的毡房、田间、地头,都留下了武进援疆医疗队义诊繁忙的身影。 【同期声】援疆医生
钱轶华:尼勒克这个地方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包括一些比较重的病,像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还有急性心梗,发病率远远高于武进地区,我们有意识的做一些义诊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疾病预防的知识(很有必要)。 钱轶华,武进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中医师,作为第九批江苏援疆专家,支援尼勒克县人民医院。长期以来,缺人、缺技术制约着新疆医疗事业的发展,钱轶华支援的县医院心内科,因为科主任外出进修,剩余5名医生无一是主治医师,于是,病案上从主治医师到科主任,钱轶华一共要签下4个名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钱轶华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传帮带”也成为其援疆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期声】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
郭永军:对我们临床诊疗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给我们提供帮助,很多疾病的诊断、疑问或是模棱两可、不能确定的时候,钱主任的意见能够使我们对疾病有更好的判断。
同样,对口支援尼勒克的武进教师也背负着相同的使命。 【字幕】9月18日12:00
尼勒克县武进高级中学 尼勒克县武进高级中学的武进班内,来自戚墅堰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张树森正在上课。8月21日,他和其余22名老师一同来到尼勒克,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疆。其中,来自省横中的潘加成已经是第二次申请来尼。 【同期声】援疆教师
潘加成:我也非常愿意来这里教书,在新疆,在尼勒克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更好的发挥学科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五个认同和三史教育,对于实现新疆的社会总目标,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教育、医疗、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走进尼勒克,不仅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新疆,也在“传帮带”中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2017年以来,武进援疆工作组开展县乡村三级卫生技术培训20多场,手术、麻醉800多例,进村入户义诊超过2000人次,举办名师送教、观摩教学等各类示范展示活动60场次,受益师生超过9000人,人才援疆,为尼勒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同期声】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
骆蓉:第一带来的就是管理理念上的不同,他们的作风和专业功底值得我们学习,第二是他们的专业水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发达地区的医疗水平,也是全县人民的福祉。
【同期声】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 副校长
杜军:援疆工作组不仅是打造武进班,也是通过带动其他的老师,也向着这种理念和模式来前进,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我们全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如今,仍有一大批援疆工作者,坚守在尼勒克的各条战线上,把一粒粒忠诚奉献、团结交融的种子播撒在伊犁州大地上。 钱超(来自武进环保局
现为武进援疆规划建设组成员):在这边尽自己力量,为这边事业做出贡献,能帮助到这边的人,生活有所改善。 林冲 (来自湖塘二实小
现为尼勒克第一小学数学老师):新疆孩子和武进孩子还是有点区别的,我想,给孩子需要的、合适的教育才是适合他们的教育。 文翔 (来自武进区实验小学
现为武进援疆教育副组长
尼勒克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通过调研献策、专家送培、柔性引才、课改引领、课堂示范及课题研究等等方式,来开展教育援疆,力图为尼勒克的教育带来看得见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