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40年里,武进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不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宗旨,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均衡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想上学”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梦想,早已在武进成为现实。《风云激扬40年·辉煌》,今天来看跨越发展的武进教育。 硬件设施有效提升
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蒋文伟,横林实验小学老校长。他的妻子蒋红琴,是林南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女儿蒋莹姣是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一家三口,全都姓蒋,全都是教师。一家两代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亲眼见证了武进教育的变迁。从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到信息化的全新课堂,办学条件“脱胎换骨”。他们亲历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也体验到了教师职业愈发深切的幸福感。1981年,蒋文伟被分配到横林实验小学的前身——当时的横林中心小学,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 原横林实验小学校长
蒋文伟:那时候横林实验小学办学条件还是很简陋的。像这个教学大楼,原来是一长排的平房,操场都是泥土的。教学设备也很简陋。 这是蒋文伟记忆中横林实验小学最初的模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学校也迎来了发展机遇。1987年横林镇一下投入20多万元,翻建了第一栋教学楼,1989年又翻建了第二栋教学楼。之后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建起了围墙,操场铺上了花岗岩,变成了学生活动阵地。再后来,操场跑道换成了塑胶的,体育馆拔地而起,教室内投影仪、教学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横林镇林南小学教师
蒋红琴:刚开始我在村校工作,那时候村村都有小学,孩子们就近入学一个班,有时候有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上课,现在交通发达了,办学水平也提高了,条件也好了。 2010年,改革开放步入第32个年头,也是这一年,蒋文伟和蒋红琴的女儿蒋莹姣也追随父母的足迹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武进区实验小学的前身——湖塘桥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她还记得报到的第一天,在偌大的校园里“迷路”了。 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教师
蒋莹姣:刚走进校园的时候,觉得校园怎么这么大,一个长长的楼梯就直通二楼,走廊也都是联通的,走在走廊上,可以看到前面后面大概有二三十米的感觉特别大。 2017年,她被调到新建成的人民路小学执教。总投资近1.7亿的人民路小学,占地60亩左右,建筑面积近3.7万平米,可容纳学生近2500名,这里拥有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楼、智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 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教师
蒋莹姣:无论硬条件还是软条件,现在的教育是以前的教育所不可比拟的。
教学渠道丰富
学生百花齐放 从只有一块黑板、几套桌椅的简陋教室,到今天信息化的全新课堂,40年改革开放中武进教育硕果累累,记录着武进教育人不断探索,砥砺奋进的脚步。 时间回溯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缓缓拉开。也是在这一年,刚满18岁的蒋文伟参加了高考。第一次没考上,蒋文伟回家种了半年地,1979年继续考。最后,50多人的高复班里,就他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当年,蒋文伟被镇江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录取,该校现已并入常工院。 原横林实验小学校长
蒋文伟:我那时候上高中,那时候正在拨乱反正过程当中。我高中二年级都要到农场种地,我们学校洛阳高中那时候有一个农场,学生就分批吃住到农场在那里干农活。 2006年,女儿蒋莹姣参加了高考。女儿的境况比父亲当年高考不知要好多少倍,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利走来。说起现在孩子,蒋莹姣也是津津乐道。 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教师
蒋莹姣:有很多的新科技进入到课堂,包括我们会用ipad来上课,包括每个教室都用到一体机触屏的多媒体机,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可以触摸到文字,更可以接受到很多图片视频以前课本就是他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们的课本。 交流间蒋莹姣感慨道,作为老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升自我能力。如今的老师不但要会上课,还要会直播,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拿着戒尺的老师,而是会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间的朋友。 原横林实验小学校长
蒋文伟: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注重个性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我们那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 蒋莹姣曾经对自己班里的学生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上过兴趣班,如二胡、古筝、吉他、书法、舞蹈等。身为母亲的她也将22个月大的儿子送进了早教中心,每周就要上两节课。跟很多家长的想法一样,蒋莹姣希望孩子尽早学会与小伙伴沟通分享。
教育观念转变
引导学生创造幸福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改革开放4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国家也把教育更加公平、教学理念更加先进作为不懈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来书写他们精彩的人生。 1979年,蒋文伟高考填志愿时填的都是师范类的专业。至今,蒋文伟回忆起那段时光还是充满了激情。 原横林实验小学校长
蒋文伟:当一名老师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觉得当老师还是受社会重视,受社会尊重的。 数年后,蒋文伟娶了自己的“小师妹”蒋红琴。 横林镇林南小学教师
蒋红琴:那时候老师在社会上没那么吃香,男教师找对象都比较难。 2006年,他们的女儿蒋莹姣考上了扬州大学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立志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老师
蒋莹姣: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因为我从小就觉得在黑板上写字是一个特别光荣的事情,而且我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所以最后我决定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老师。 蒋莹姣告诉记者,父母那个年代的老师有一股舍己忘我的拼劲,把所有精力都铺在了工作上,上班在忙,下班也在忙,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小时候,父母也顾不上她,把精力都放在了学校、学生上。 武实小教育集团人民路小学老师
蒋莹姣:可能以前老师他在工作上要花很多时间,那么现在老师他会寻找一个平衡点,下班以后我们也会聚聚去享受生活。 在蒋莹姣看来,一个有幸福感、有积极心态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乐观积极的学生。引导孩子成为幸福生活创造者,对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编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武进教育的每一次发展,武进教育的每一步变迁,“蒋老师们”都看在眼里。武进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武进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同心共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