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慧医疗正在兴起。武进通过加快建设“智慧医疗”工程,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服务公平可及,让群众更好地享有便捷、优质的医疗与健康服务。预约挂号、便捷支付、五大中心……武进“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正给诊疗模式、就医观念等带来变革。 自助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诊疗服务便捷化 排队挂号、人多拥挤,曾是不少患者觉得最糟糕的体验。如今,挂号体验变了。上午九点多,在武进人民医院,挂号窗口前并没有长队,倒不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少了,而是得益于医院推出的自助挂号系统。 记者
黄雅婷:我旁边这个就是自助挂号机,那我现在就用医保卡来试一试,到底方不方便,先把医保卡插入,选择自动自助挂号,读取医保卡,需要挂号的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然后选择自己需要挂的科室就可以了。 不到一分钟,挂号就完成了。挂号方便了,减少了就诊“第一关”的排队。而在门诊大厅另一端,集中自助打印系统也同样获得了市民点赞,4人可同时在一台机器上打印门诊类报告,大大缩短了检查等候时间。 市民:以前有个办公室可以集中去拿一下报告,不过要排队的,这个很容易,只要拿条形码在红外线上扫一下就可以出报告了,上面名字也都有,看到名字就可以取了。 在武进人民医院,随处可见“智慧医疗”的身影,曾经流程复杂、反复排队的就医问题正在逐步改变,缴费方式也在悄然变革,收费窗口支付宝“扫一扫”就能完成付款。 简化患者就医流程,实现“带上手机能看病,不带现金能就诊”的梦想不再遥远。今后,所有区属公立医院将设立“自助服务区”,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化验单打印等便捷的自助服务,推行诊区(间)结算、出入院床边结算,实现“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 区卫计局局长
王洪新:两家区级医院建成以后,我们将在乡镇的二级医院建设单位中推开,根据情况向全区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开,已经给全部的医疗机构下达了目标,到今年年底我们希望所有的医疗机构最起码能够实现微信支付(等便捷支付)。
打破“信息孤岛”
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智慧医疗,更要体现医疗服务的畅通。而这,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近年来,武进通过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等形式的智慧健康服务,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为患者提供高效、易操作、智能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质的心电图医师,对疑难心电图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2015年,依托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学科成立的武进区心电会诊中心,采用“基层采图、中心会诊、基层网络打印”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区域心电信息互联互通。 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学科特聘专家
杨玲伶:像这个病人是心肌梗死,8点24分上传,我们8点29分就处理完了,就立马报过去了,大概三四分钟时间,(记者:如果这个情况严重,没有及时看出来会怎样?)那肯定会有生命危险。 远程会诊流程方便、高效,既提升了基层心电诊断水平,也为抢救心脏病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2012年以来,武进累计投入超1.5亿元建设卫生信息化工程,并依托两家区三级医院和区域信息化平台,建成了区域临检中心、区域心电会诊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和区域消毒供应中心“五大中心”,实现了信息共享。 武进人民医院心电学科特聘专家
杨玲伶:省得病人来回跑,有的病人要拿着图到我们这边来会诊,或者到常州其他大医院去会诊,明显就省了很长时间。到现在一共做了3500多,但是涉及到危机值的有200多,大概占了6%左右。 “五大中心”的建立,让100多万基层群众因此受益。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则让更细化的医疗服务延伸到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身边,实现对慢性病的远程照护。 今年,区卫计局逐步推开互联网+糖尿病增值服务包,通过互联网血糖仪,签约患者的血糖数据可以每天实时上传到自己、签约医生以及家属的手机、电脑等终端,家庭医生可根据监测情况,通过电话、随访等形式,及时沟通、调整患者的用药。 居民:现在用了以后只要掌握了要诀以后,也挺好的,手机上的也能反应数据,医生也很关心的,微信上也会经常催我测量。 前黄人民医院运村分院
社区副主任医师
徐学奋:我们大概是一两个月才会有一次(义诊)。有的人意识到自己血糖高的,一两天就测一次。其实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你知道他一个月两个月的血糖情况,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现在这样对我们的管理是方便了很多。 依托大平台、大数据,糖尿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的个性化服务,而这些监测数值也为日后患者就诊提供了数据支撑。今后,我区还将探索为家庭定制提供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等慢病智慧服务。
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逐步实现健康武进 当然,智慧医疗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建设资金缺乏保障、信息互联共享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区卫计局也在不断探索、加速推进,力争到2020年,我区建成实用、共享、安全的“武进智慧医疗网络”,人人拥有一份连续、动态、实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初步形成智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居民健康档案”并不是新鲜名词,2011年起,辖区内所有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目前已建档108万份。今年5月起,我区逐步开放居民健康档案,目前,嘉泽镇成章片区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已实现网上查询。 打开电脑,点击武进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网站,从“专栏”进入”健康门户”模块,输入身份证号,即可查看以往病史、诊治情况等各类健康信息。 嘉泽镇居民
薛建明:现在方便多了,有些东西直接在家里手机上就可以看到,像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是从医院里安排的药片,这上面都能显示。 嘉泽镇成章卫生院 副院长
蒋文雅:实时更新的,只要他有就诊,有体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的随访,都会实时显示实时更新,在系统里都能看到他最近的信息。 加快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重点人群随访等工程,是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的有力措施。为破解信息共享等难题,我区将争取多方支持,整合公共卫生、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力争智慧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区卫计局局长
王洪新:信息化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在智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整个智慧医疗的项目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想围绕自助打印自助缴费,信息的自助查询等功能展开,进一步推进建设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管理更加科学,使百姓能够在就医过程中更加受益。 传统医疗行业存在系统操作复杂、医疗信息封闭等痛点,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善就医流程,整合医疗资源,将患者就诊中的一个个“痛点”变成“通点”。武进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将做到信息为民,智慧惠民,实现健康武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