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丁堰街道:加快城市化进程
书写民生热点答卷 丁堰街道地处常州东部新老城区交接段。近年来,街道积极适应东部新城的跨越发展趋势,主动融入核心区、服务主城区、做亮新城区,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运河文化轴、产城融合轴和美丽乡村轴三大轴线齐发展,使城市化建设既有形变、更有质变,以美丽丁堰建设书写民生热点答卷。 标题一:城乡面貌换新颜
构建宜居家园 走进丁堰村委的徐窑自然村,水泥铺就的村道平坦宽敞,道路两侧的文化墙上展示着村庄悠久的窑洞历史,“渔夫池”“弄月湖”坐落村中,整齐的太阳能路灯,让村庄看起来具有别样的科技感,这些都在讲述着徐窑自村庄环境整治以来,村容村貌发生的改变。 【同期声】丁堰街道丁堰村
村民
徐凌宇:村上的路变宽了,走起来也方便了。村里的臭水沟整治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特色。很旧的房子经过粉刷以后都焕然一新。 村民告诉记者,原来的徐窑村道路年久失修,各家各户框地现象严重,房屋也很陈旧。2017年,徐窑启动美丽乡村整治工程,拆除可视范围内影响环境的鸡棚、鸭舍及乱堆放50余座,对150多户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进行整治,翻建村民之家120平方米,硬化道路及场地15000余平方米。 【同期声】丁堰街道丁堰村委
副主任
郑谓清:道路、下水道、绿化、河塘,彻底整治,河塘彻底清淤,生态治理。平时我们专门请的保洁公司对全村的卫生、绿化修剪养护。定点定人,上午下午都有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自区划调整以来,丁堰街道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投资1580余万元,集中对5个自然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漕上路、东方二路两条新建道路全面通车,路网通畅、交通便捷的主城区逐步形成,提升城市承载力……
标题二:共享发展成果
全面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丁堰街道加快实施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城乡治理软实力增强,也为城市化发展充实内容、凝聚民心。 这里是丁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今年10月起面向村民免费开放。中心面积达300多平方米,涵盖图书室、多功能室、中老年活动室等,为村民提供集文教娱健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 【同期声】丁堰街道丁堰村
原党总支副书记 范愚琴:
为了方便周边的村民,免费开放,一般是下午人比较多一点,广场上跳跳舞,还有人来打打牌,有些人是一起(组队),说来玩玩吧,就来了。
近年来,丁堰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高质量。蓝山湖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馆,馆藏图书8000余册;社区天天乐好戏唱不停,丁幼、丁小常态化开展特色足球教育…… 惠民生增福祉,使群众生活品质提档升级,而网格化社会治理则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9月11日,丁堰街道常丰村第一网格网格员倪建平在巡查时发现,一户居民在家对十几个电瓶进行充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噪音污染。在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协调下,相关部门对机主进行了治安处罚,并责令搬离。 【同期声】丁堰街道常丰村第一网格
网格员
倪建平:夜里静的时候,噪声特别大,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居住。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组织了安监、公安等部门来取缔了。 9月初,丁堰街道正式运作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最大限度地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向末端延伸。目前,按照属地管理划分了18个基础网格、1个专属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联络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等,实现了“一网采集、资源共享、联动处置”。 【同期声】丁堰街道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沈娟萍:目前,每位网格员日均巡查服务事项、走访服务次数都能达到15项以上,通过网格员进村(社区)、进企业,及时了解群众和企业的点滴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了面对面、零距离贴心服务。 【同期声】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
费晔:也是更好地响应市委明星城市的号召,在集镇区也将进一步加强集成化管理,再结合我们的土地出让和网格化的管理来进一步的,把我们的城区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焕发更好的魅力。
标题三:重塑运河生态
补位城市功能 村庄美了,道路通畅了,群众的生活丰富了。为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丁堰街道以酒店餐饮、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为内容,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构筑起产城融合的都市型服务业体系。 【现场】记者
黄雅婷:这里是经开区的运河公园,那我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是其中的体育公园区域,这里已经建成了足球场、篮球场还有健身娱乐设施,周围的居民多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地方。 2016年以前,京杭大运河戚墅堰段南岸还是一片乡村棚户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管道不畅,每年汛期都有内涝问题。得益于运河南侧区域综合整治项目,京杭大运河戚墅堰段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此基础上新建的运河公园总投资3.7亿元,建有2万平方米体育公园、8.8万平方米湿地公园,三块大草坪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整个开敞空间绿化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80%。 【同期声】经开区湾城物流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副主任
徐熠:一期的景观市政工程已经面临完工。民国风情街在做最后的外墙的装饰,和内部安装工程。二期的实体公园工程目前乔木已经种植了90%,最后把灌木、装饰收边铺装完成,整个公园在年内就可以完工了。 两岸绿意盎然、运河缓缓流淌、悠长的汽笛声声入耳,灰墙红瓦的民国风情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朴的年代……住在运河公园附近小区的居民卞亚芳,是看着公园一天天“长大”的。 【同期声】丁堰街道
居民
卞亚芳:天天来玩,这里的环境比较好,那边是大运河,我就住在这里,带小朋友这里走一圈,边上转转。 悠悠运河,滋养了一方水土,也孕育了经开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运河公园所在的大运河戚墅堰段沿岸,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今年9月,总投资1.2亿元的大明1921创意园正式开园,一座以纱线、面料、服装为主题,集办公、研发、文化、发布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平台正式揭开面纱,这也是百年企业和运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同期声】天虹纺织集团
副总裁
周霞: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破坏布局,只是把它原来破损坏的地方进行了,我们建设这个园区,其实也是反映出对这个行业,对整个制造业的出路和发展的一些思考。 今后,丁堰街道将以天虹大明创意园为起点,联接戚机、戚电两个百年老厂,全盘规划、亮出品牌,全力打造东部工业旅游新高地。 【同期声】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
费晔: 把我们运河沿线进一步延伸,拓展到北岸,三个百年老厂,现在大明创意园已经完美的呈现,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运河北岸沿线的景观,以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来进一步的提升、打造出我们常州工业旅游特色的风景线。 聚焦百姓向往、增进民生福祉,从村庄环境整治到网格化集成管理,再到运河文化保护,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丁堰街道的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渗透出满满的民生情怀,美丽融合的新丁堰正在逐步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