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的门急诊量和住院人数在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中占有相当比重,如何让医疗卫生资源更好惠及百姓,建设好区域医疗联合体,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推进武进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整合优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今天起,本栏目将推出专栏《履职进行时》,展现人大、政协优秀建议、提案,及代表、委员工作情况。
常州七院是东部地区的医疗中心,目前已与潞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芙蓉卫生院等建立了医联体,专家定期前往基层卫生院坐诊,给予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在七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正忙着将回收的诊疗器械、器具分种类清洗消毒,经过灭菌、包装后再运输到各个科室及3家医联体合作单位。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后,不仅保证了再生医疗物品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各医院的消毒供应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期声】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 殷云:这个就是戚中心的包,所有的物品我们进行纸塑包装,(基层)没有这个消毒条件,所以在我们医院处理、清点、回收,再消毒、包装、发放。
对此,区人大代表、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罗立波提出建议,武进区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但部分医联体设施与区域划分不够合理,也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否科学合理地划分医联体区域,加强紧密型医联体的推广,探索在医联体内开展技术支持、检查互认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同期声】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 罗立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公平性的体现,也能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利用)优质资源建立多个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通过这个模式,提升区域内的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与三级以上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实现全覆盖目标,建成医联体合作共建病区3个、共建专科35个,努力形成“大医院放得下、基层机构接得住、群众信得过”的分级诊疗制度就医新格局。下阶段,区卫计局将加强政策保障,采取专家坐诊、扶持特色科室建设等多种措施帮扶基层。同时,依托“互联网+”,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同期声】区卫计局医政科副科长 徐春平:我区已经组建了区域性医联体,建成五大中心,2019年,我们将进一步选派三级医院优质骨干下基层挂职,充分发挥五大中心的作用,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