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 技术+投资 中车戚墅堰公司:驰骋“一带一路”
实现多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挑战的中国方案,越来越多的武进企业乘着这场东风加快走出去步伐。近年来,中车戚墅堰公司积极谋划“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发蓝图,重点加大西亚、中东非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开发工作,加大力量开发埃及、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和地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完善的内燃机车研发制造和维修服务平台。 自2004年戚墅堰公司内燃机车产品首次出口柬埔寨,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泰国、尼日利亚、阿根廷等14个国家和地区。2004至2013年,公司出口机车86台,2014年至2018年实现签约256台机车。其中,肯尼亚项目实现公司单次签约机车台数第一、一次车型最多的出口记录,也实现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整体出口。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公司
国际客户服务部部长
李维鹏:(目前)共生产了219台内燃机车,实现签约363台,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的签约机车269台,占比74%。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形象,实现了与沿线国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作为中国铁路行业企业内燃机车修理业务的先行者,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车戚墅堰公司共计修理中国铁路各种型号内燃机车超过12000台。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整机出口业务的同时,公司积极进行国际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实现多元化发展需要,计划在形成批量机车销售的国家,建立内燃机车的维保基地或合资维修工厂,拓展整车延保服务业务。 【同期声】中车戚墅堰公司
国际客户服务部部长
李维鹏:目前我们公司已经中标的肯尼亚内燃机车的10年包维保的业务合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推进和实施,实现中国服务业务走出去,同时我们还签署了泰国机车2年的维保合同。 下阶段,中车戚墅堰公司将改变现有以产品销售为主的营销模式,发挥公司“既造又修”的业务优势,扩大服务业务产值,以资本和技术换市场,提升公司市场范围和经营模式。同时,努力实现产品在重点目标市场的当地化生产,打破地区壁垒限制,实现产业扩张,挖掘其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形成支撑公司国际业务的稳定市场。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车戚墅堰公司为沿线多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如今,公司维保业务正式走出国门,也意味着从整车出口到服务出口的不断转变、提升,业务模式从传统的产品销售逐步转变为多元国际化经营,企业从简单地“走出去”逐步发展为“融进去”“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