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政风热线》河塘不清道路难走 村民渴望美好家园

时间:2019-07-05 19:10:17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倾听百姓呼声,架起沟通桥梁,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接下来请看武进政风热线。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的村民们却只能“望美兴叹”,村里的道路还是泥土路,河里的水还是黑臭水。道路硬化、河塘清洁成了全村一百多位百姓最渴望的事。来看报道。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30户123人,说起村里的卫生环境,村民十分不满。两处河塘杂草丛生,淤泥积压水流不畅,昔日的清水河变成了如今的黑臭河,唯一还能使用的小河在偏僻地段,需要经过一段羊肠小道才能到达。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国新:现在一条河还能稍微用用,但是到河上去的路,一般情况下年轻人都不敢走。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仕新:村上五六个腿脚不便,七八个年纪大的,都要天天上码头,河驳岸已经坍下去了,又危险路也不好走。原先两条河都清爽的。美丽乡村建设,污水要清理吗?河道要清理吗?但是我们村里两条河,一条都没人清理。
相比河塘卫生,交通不便更加让村民烦恼。早在十五年前,村民集资,多则三千、少则一百,筹得31500元修建了一条1181平方米的水泥路,这是沟通城下村和其它村的要道。外部交通打通了,但内部交通却迟迟跟不上:村里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还是用泥土和碎石铺成,高低不平、弯弯曲曲、宽窄不一,人难走、车难行。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国新:身体好的时候不要紧,碰到身体不好的时候到自留田上去,河滩上洗衣服淘米,没有好好的路,我们也实实在在受影响的。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益新:宅要富先铺路,我们这儿三不进,一般的大车不能进,救护车不能进,消防车不能进,我是何墅林果合作社的,不得来挂牌,他说你路不通。
周益新种了40亩葡萄,收获时卡车进不来,只能靠小车一点点把葡萄运出去。道路硬化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城下村民小组把情况向何墅村委作了反映,收到的答复是:修路可以,但要双方各出一半钱。对此村民感到很为难。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国新:再要叫我们投(资),我们农村人经济收入也就那么点。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组长 何伯兴:我们浇浇路要十几万元的,再叫我们投(资)一半,村委垫一半,我们没有能力投出来。
自筹加补贴 矛盾终化解
城下村修路筹资困难,那么何墅村委还有其它措施可以解决吗?在随后的采访中,何墅村委主任何文超告诉记者,礼嘉镇共有两个贫困村,何墅村就是其中之一,村委没有财力全额出资修路。他同时表示,修路或多或少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房屋,必然涉及到土地和青苗补偿,容易引起矛盾。村民自筹资金、人人参与其中,可以化解这一矛盾,这也是村委坚持“自筹加补贴模式”的原因之一。
礼嘉镇何墅村委会主任  何文超:全部村里去浇,这是不可能的,27个自然村,我村里的资金财力也有限。只要筹一半钱,我村里总归贴一半。前家村、南岸上、巢家塘等都是自筹。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仕新:我们城下村民还不如你们姓何的祖先,你们何氏祠堂门口的路有没有浇好?门口一条臭水河弄得清清爽爽,旁边一条路修得蛮好。
礼嘉镇何墅村委会主任 何文超:那个我跟你说,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路沟全部要配套,村委没有出钱,(是)利用工程上的项目资金。你们(村)那时浇的一条路都是跑砂的,那上面的柏油也是我利用上面的政策,区政府贴的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实施)。
双方各说各理僵持不下,争论半小时后彼此终于有所松口,何墅村委答应适当增加补贴,城下村的村民也同意了自筹资金。
礼嘉镇何墅村委会主任  何文超:他们有实际困难会考虑,会有酌情的办法。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村民 周仕新:既然村委会酌情考虑,那就这样了。第一,我们先把路评估下来,第二城下村先集资。
路的问题解决了,河道整治的事情也有了眉目,根据相关政策,清理河塘的经费由村、镇、区三级按比例承担,城下村只要提供堆放淤泥的地方即可。
礼嘉镇何墅村委会主任  何文超:我一直说的,这么多年了应该搞一次彻底的清淤,你找个地方让我们放一下河泥,不然河泥往哪里放呢,10天当中就能把河泥清理掉。
礼嘉镇何墅村城下村组长 何伯兴:我去看看,可以清一条河就清一条,能够淹没一条河(堆泥)就可以了,那我们回去商量商量。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