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杂交水稻,很多人都会想起袁隆平,但在常规粳稻育种领域,领军人物还得看常州武进。钮中一,水稻育种专家,先后培育了近20个优良品种,累计推广种植上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数百亿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在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眼下又到育秧季,74岁高龄的钮中一依然在田间忙碌,他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稻新品种,让广大农民笑得更欢也笑得更甜。 上午9点,烈日当头,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钮中一带着团队在试验田里进行稻瘟病接种鉴定,水稻分蘖盛期人工接菌,有利于筛选出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高温、高湿、高强度,这样的工作环境钮中一已然习惯,同时他还要克服帕金森综合征带来的手部颤抖,但他依然甘之若饴。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坚持工作我站在田里就不知道手抖不抖,这个不是说客套话,我全神贯注看着稻田,手抖不抖就忘记了 “粮食有价,良种无价”,毕生精力献给水稻育种事业的钮中一,其实并不是科班出生。1965年,仅初中学历的钮中一成为一名生产队农技员,自此迷恋上了水稻新品种培育,没有专业技术,他就以写信的方式,从江苏农学院要来了一套教材,自行摸索、四处求教,通过自己的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逐渐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盲目地写的,但是隔了几天,厚厚的7本大学专业教材,植物学、遗传学,天书一样都是,什么都不懂,坚持不懈地攻读理论知识,引进各种各样的水稻新品种,后来慢慢搞,搞成有一定的规模了 1977年,钮中一进入了当时的武进县农科所,“头天报到,第二天就被派到海南。”南繁加代育种,可以一年“双季”,缩短育种周期。此后,钮中一正式开启“候鸟”生活,曾连续12个春节在海南度过,2010年甚至扛着病痛在异乡坚守。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海南那个时候什么都要带去,被子、草席、吃的油、咸菜,一股脑儿都带去了,海南那个时候还没开发呢,不是现在的海南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工作人员
徐洁芬 育种选种工作非常紧张,他当时忍着痛,那一季的海南南繁工作他也顺利完成了,回来之后查出来是胯骨纤维瘤,心里他也紧张,也害怕,但是他可能更多的重心还是放在育种上,他还是想等忙完这一季,然后再去定下心来地做手术 十年磨一剑,凭着一股子韧劲,钮中一率领团队先后育成了武运粳7号、武运粳8号、武运粳21号等近20个常规稻优良新品种,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南方粳稻区受条纹叶枯病流行危害的难题,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时代变迁,钮中一的育种观也与时俱进,不断向着“好吃、好种、好产量”的目标继续前进。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现在的供给侧改革,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要好,优质放在第一位,以前叫高产优质抗病,现在应该是优质抗病广适,就是非常好种,提高种粮的效益,使农民种水稻有利可图 74岁的钮中一虽已退休,但始终放不下的还是那一方试验田。返聘后的他仍有两个心愿:一是完成新项目,让武进的水稻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个就是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力争助力水稻育种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
徐晓杰 在钮中一老师的带动下,好多年轻人就上来了,现在我们一帮有十多个年轻人的育种专家,近几年我们育成了大概有十多个品种,在全省还有周边省份都有很好的声誉,老百姓喜欢种,抗倒、高产、优质,应该说是深受农民的欢迎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一个是我们有明确的育种目标,为农业、农民服务;第二个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因为水稻育种是一个高消耗的科研项目;第三个一,就是我们一天到晚在田里,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是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出身,基础非常好,只要他们认真的,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地钻研下去,武进水稻育种前途光明。 【编后】 为求金风送稻香。育种工作是十年磨一剑,需要甘于寂寞的淡然心境、不折不挠的孜孜追求、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钮中一,怀着对农民的赤诚,埋首夏日的田间地头,成就秋日的丰收画卷,把最好的育种写在大地上,也树起了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向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的华章!
|